JAMA|乳腺癌筛查: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建议

是任新平 2024-07-31 00:20:11
筛查人群: 本建议适用于40岁以上乳腺癌中等风险的顺性别女性。 适用于有乳腺癌高风险因素, 如乳腺癌家族史或致密乳房的人群,但不适用于具有乳腺癌高风险标志物或遗传变异(如BRCA1或BCRA2变异)、年轻时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疗、或既往乳腺癌病史或组织活检提示高度病变的人群。 筛查方法:数字钼靶和数字乳腺断层合成(DBT,或3D乳腺钼靶)都是有效的筛查方式。DBT必须与传统二维数字钼靶或合成数字钼靶共同使用。 研究表明,在至少连续2轮筛查试验中发现,DBT和数字钼靶在乳腺癌检出或其他肿瘤特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或淋巴结状态)无统计学差异。与数字钼靶相比DBT的假阳性结果更少。 每两年一次的筛查比每年一次收益更大。BCSC数据显示,与每年一次筛查相比,任何年龄组的IIB期或更高级别乳腺癌检出率无差异。 治疗或干预乳腺癌治疗方案高度个性化,依据每个患者的临床状况、肿瘤分期、肿瘤标志物、临床亚型和个人偏好制定。 导管原位癌(DCIS)是一种乳腺导管内壁有异常细胞的非浸润性病变,预后尚不明确。因此,当在筛查中发现DCIS时,临床治疗方法存在差异。 目前尚不清楚筛查到的DCIS中有多大比例代表过度诊断(即在没有筛查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健康问题)。 潜在可预防的疾病负担乳腺癌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70-74岁人群中达到峰值。7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仍然很高。 模型研究表明对75岁以上女性进行乳腺癌筛查是有益的,但另一项研究表明对75-84岁女性进行筛查没有收益。因此,目前仍没有充足的证据反对或推荐对75岁以上女性进行钼靶筛查。 在乳腺致密且钼靶结果正常的女性中,没有足够证据表明使用乳腺超声或磁共振成像(MRI)进行补充筛查对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影响。 乳腺致密会降低钼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增加乳腺癌风险。然而,基于BCSC数据对分期、治疗、检测方法和其他风险因素进行调整后,乳腺密度增加本身与乳腺癌死亡率无关。 潜在危害乳腺钼靶筛查的潜在危害包括:假阳性结果可能导致心理伤害、额外检查和侵入性随访;在没有筛查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健康问题的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辐射暴露。 Screening for Breast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