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棵树
魔都上海图像
2024-08-01 16:16:54
明代,项圣谟《大树风号图》,纸本设色,115.4x50.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有学者认为此图是一幅寓意怀念故国的人物画,是项圣谟在明王朝灭亡以后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怀念和寄托着深沉的哀思。图中近处陂陀上古树一株,参天独立,树下一老人携杖背向而立,仰首遥望远处青山和落日余晖,徘徊行吟,似不忍离去。全画构图别致,在视觉上故意营造一种既苍劲又独立不移的稳定感。本幅有画家款识题跋:风号大树中天立,日薄西山四海孤。短策且随时旦莫(同暮),不堪回首望菰蒲。项圣谟诗画。
据倪墨炎著《鲁迅旧诗探解》(上海书店出版)介绍,鲁迅先生曾两次将项圣谟的这首题画诗写成条幅送给友人。第一次是在1934年4月10日,寄赠给南宁博物馆,鲁迅在此条幅上题跋云:“偶忆此诗而忘其作者”。第二次是1935年12月5日,是赠给杨霁云的。杨霁云为常州人,因编《集外集》与鲁迅有联系。此条幅上的题跋是:“此题画诗忘其为何人作,亥年之冬,录应,霁云先生教。”据查证,鲁迅于1913年2月12日曾购得《神州大观》第一集,此集中就收有项圣谟《大树风号图》。20多年后,鲁迅想起了此画及题画诗,可见其印象的深刻。诗中虽有两处笔误,但也无伤原诗意境。笔误之处是原诗“西山”写作“沧溟”,“短策”写成“杖策”。
1644年明王朝覆亡,清军进关占据北京,次年农历五月,清军渡过长江进入南京。同年农历的闰六月,清军攻陷嘉兴府城,项圣谟的堂兄前明蓟遼守备项嘉谟不愿降清,带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一妾跳水自杀了。项圣谟的家里遭到掠劫,半为践踏,半为灰烬,项圣谟自己则逃到浙江桐江避难。了解到这一背景,不但使我们清楚地知道项圣谟在时后创作《大树风号图》的经历,而且也理解到作者在这一诗、画作品里,何以表现出如此沉郁、孤寂、感怆的思想情绪。
项圣谟(1597-1658)初字逸,后字孔彰,号易庵,又号胥山樵,浙江秀水人(今嘉兴)。项圣谟出身世家,祖父项元汴是明代著名古书画收藏家和书画家,天籁阁是项氏的书斋名。项圣谟与其父项德达亦善书画、精鉴赏,祖孙三代时称“嘉兴画派”。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