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府在繁华过后迅速衰落,家族如大厦一般呼啦啦倾倒了。树倒猢狲散后,人们死得死散的散,倾巢之下,再无完卵。但有一个人,完整见证了贾府的衰落,目睹了贾府衰落后那些薄命女儿的凄惨结局。她就是怡红院的丫头麝月,此人也是现实中陪着作者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最后一个人。
一:麝月是一面镜子,完整照见了贾府的盛衰。《红楼梦》二十三回,贾宝玉作的《夏夜即事》中有一句“窗明麝月开官镜,室霭檀云品御香”。这一句翻译成白话文就是:看似明月照亮了窗户,原来是揭开了官镜。这里把麝月比作镜子,而红楼梦书中,提到麝月,似乎都和镜子有关。贾宝玉给麝月蓖头那一回,被晴雯嘲讽,当晴雯转身回来的时候,麝月便对着镜子只摆手。作者煞费苦心安排这一幕绝对是有深意的。
吴世昌先生曾说,麝月就是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其实非常形象。因为麝月这面镜子,照见了贾府的盛,也照见了贾府的衰。红楼梦中有一面风月宝鉴,脂砚斋说“好知青冢骷髅骨,正是红楼梦中人”,说的是镜子正面照的是现象,而反面照出来的才是本质。前八十回里的麝月,照见的都是贾府的风花雪月,而八十回之后贾府风云转换,麝月便照见了反面,也就是贾府衰落后的惨境。那么为什么是麝月看到了最后呢?
二:荼靡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红楼梦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麝月抽到的花名签就是荼蘼花。众所周知,荼蘼花是送春之花。佛家典故,荼蘼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
麝月便掣了一根出来。大家看时,这面上一枝荼蘼花,题着“韶华胜极”四字,那边写着一句旧诗,道是:开到荼蘼花事了。注云:“在席各饮三杯送春。”麝月问怎么讲,宝玉愁眉忙将签藏了说:“咱们且喝酒。”说着大家吃了三口,以充三杯之数。
麝月的花名签是荼蘼花,这是一种开花很晚的花。苏东坡有诗“荼縻不争春,寂寞开最晚”,荼蘼花开,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这非常符合麝月签上的那句“开到荼靡花事了”。注解说在席各饮三杯送春,也符合春天终结的意境。这说明,在群芳归位之后,麝月是最后终结的那个人。
麝月当时抽到这个花签时,贾宝玉觉得不吉利,把签子藏了起来。韶华指的是人青春的美好年华,也形容极短的时间。韶华胜极,往后就必然会衰落,这符合盛极必衰的自然规律。所以贾宝玉觉得不吉利,藏了起来。因此八十回之前的麝月,照见过贾府最鼎盛的时期,八十回之后的她也必然会照见贾府盛极必衰后的惨状。
八十回末的时候,贾府已经出现了衰落的迹象。大观园的薄命女儿们已经显露出结局的雏形,像秦可卿、晴雯、金钏儿之类的已花凋人去,像王熙凤、迎春、林黛玉之类的也渐渐露出下世的光景。
从开篇警幻仙子让贾宝玉看那些薄命女儿的命运册子。不难想象,大观园这些像花儿一样的女儿们,最后都以不同的悲剧方式收场,死的死,散的散。待群芳凋零,都如晴雯一样归位到警幻仙子处时,麝月的荼靡花才开始开放。因此她是唯一一个见证过贾府盛衰的人,也是唯一一个目睹了所有女儿悲惨命运的人。
三:麝月的原型人物是陪伴作者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最后一个人。麝月在怡红院的地位不如晴雯和袭人突出,但她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一个人。她不像晴雯那样锋芒毕露,但吵架却是高手,晴雯吵不了的架,麝月能摆平。不论是和坠儿妈吵架,还是和芳官干娘吵,麝月总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蛇打七寸,直击对方要害,怼的对方哑口无言。
麝月也没有袭人优秀,但袭人不在时,她是顶替袭人的最佳人选。坠儿偷盗的事,袭人不在,平儿首先想到的就是和麝月商量。大观园被抄,也只有麝月和袭人一样,明哲保身,安稳的避过了一劫。
很多时候,麝月就是袭人的一个替身。第二十回,贾府过元宵的时候,袭人病了,怡红院所有人都出去玩了,只留着麝月看家。宝玉让她也出去玩,但麝月说了一大堆她要看家的道理。当时宝玉心里就认为,这公然又是一个袭人。贾宝玉怕她孤单,要陪她的时候,麝月道:“你既在这里,越发不用去了,咱们两个说话玩笑岂不好?”这里脂砚斋批道:“全是袭人口气,所以后来代任”,代任就是袭人的接班人。
脂砚斋还曾剧透:故袭人出嫁后云:“好歹留着麝月”一语,宝玉便依从此话。可见麝月是陪伴贾宝玉到最后的那个人,在送走了群芳之后,只有麝月留在了贾宝玉身边。
贾宝玉的原型人物就是本书的作者曹雪芹,他在经历家族的打击之后,耗费十年之久著书。麝月应该就是在袭人嫁给优伶蒋玉菡后,代任袭人的职位,继续陪在贾宝玉身边,侍奉贾宝玉和薛宝钗夫妇。
《尔雅-释草》里记载荼为苦菜,而贾宝玉的批语里也提到,宝玉后来是“寒冬噎酸齑”,苦不堪言。这隐隐约约有暗示,麝月的荼靡花苦和宝玉后来生活的苦有很大的联系。
在佛教里,荼靡花是来生的花,叫“佛见笑”,有一种超脱和大彻大悟的意境,这非常符合贾宝玉也就是曹雪芹后来的人生态度。这些伏笔很好的暗示了,麝月陪着贾宝玉到了最后。
在贾宝玉也就是作者大彻大悟著《红楼梦》时,只有麝月这朵最晚开的花陪着作者到了最后。荼靡花是一种有佛性的花,作者后期的醒悟和麝月荼靡花的佛性有很好的契合度,清贫苦难日子里,两人相伴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