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眉大眼《纽约时报》造起谣来杀伤力更凶,同时对中伊开火
哈尼亚之死成了国际信息点的焦点
《纽约时报》现在已经成为一个谣言娄子的国际媒体
当地时间8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发表声明,称针对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哈尼亚的暗杀行动,是由以色列设计和实施的,并且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此外,经调查核实,射向哈尼亚住所的,是一枚弹头重量约为7公斤的短程导弹或火箭弹,也称短程射弹,它被从哈尼亚住所区域外发射,击中时引发了强烈爆炸。声明还强调,以色列会在适当时间和地点遭到“严厉的惩罚”。
哈尼亚遇刺的住所位于德黑兰北部的高档社区,由伊斯兰革命卫队负责安保,哈尼亚被暗杀大概发生在7月31日凌晨2点左右,一枚导弹直接击中了哈尼亚的卧室,其住所的门窗、墙壁受损严重。
网上流传了一个所谓北京观微科技有限公司使用人工智能图像地理定位技术,综合地理空间情报手段,判明了哈尼亚遇袭时所居住的宾馆楼宇,并明确被打击的楼体位置。现在还看不出来这究竟是这家中国科技公司的独立操作,还是蹭新闻热点,但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只要通过卫星和互联网手段是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中国人能做到,以色列和美国也能找到哈尼亚,不足为奇。
哈尼亚在德黑兰的住所,窗户已经被破坏
哈尼亚住所的卫星显示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调查后公布的结果,应该是最权威的,但真正的调查都需要时间,所以最权威的结果也都是最晚出来的,这样,在事发时间和调查结果公布时间的中间这一段距离,正是那些造谣者们最好的发挥机会,哈尼亚之死也是如此,我们可以从中看尽一些人员、机构和媒体的表演。
在革命卫队公布调查结果之前,最流行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哈尼亚使用了苹果手机,被植入了木马,以色列情报部门利用哈尼亚使用的Whats客户端通讯软件,找到了他。以色列情报部门精确定位到哈尼亚的相关位置,甚至还有可能窃听了他的谈话,最终下决心把哈尼亚炸死。
这种说法看似有道理,但难以回答另一个疑问,既然以色列已经能够完全掌握哈尼亚行踪,那为什么一定要在伊朗杀死哈尼亚?一次性得罪了哈马斯和伊朗,找一个更方便的地方不更好吗?
哈尼亚这次到伊朗,是来参加伊朗新总统马苏德·佩泽希齐扬的就职仪式,还得到了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的亲切接见,如果哈尼亚手机里被提前植入了木马,可以精准定位行踪,作为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的行程是公开的,这是不是还可以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以色列通过Whats客户端的木马的指引,多射几颗导弹过去,不但可以炸死哈尼亚,也可以炸死佩泽希齐扬和哈梅内伊。
另外,还有一种重要说法,是说哈尼亚的住所里早就提前被安装好了炸弹,在需要行动时被遥控引爆,不过,8月2日,哈马斯驻伊朗代表哈利德·卡杜米专门针对美国媒体的相关报道予以驳斥,称“歪曲事实”。
其实,这种说法看起来虽然更不靠谱,但不要忘了这个说法直接来自于《纽约时报》,《纽约时报》在2024年8月1日正式推出一篇关于哈尼亚之死的长篇报道,就正式呈现了这种说法。
这篇报道由《纽约时报杂志》常驻特拉维夫记者罗南·伯格曼(Ronen Bergman)和《纽约时报》驻华盛顿调查记者马克·马泽蒂(Mark Mazzetti),以及《纽约时报》常驻纽约的联合国分社社长法纳兹·法西希(Farnaz Fassihi)3个人联合撰写,所以就显得格外具有说服力,《纽约时报》这篇报道推出,才造成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不得不迅速公布了正在进行中的调查结果,很明显,《纽约时报》已经发挥了其国际话语权的影响力,以郑重发布假消息的手段参与了美国以色列针对伊朗的信息战争。
就是说,《纽约时报》提前参战了,这才是被大家最忽视掉的一件事。
《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是如此描述哈尼亚之死的:说据7名中东官员,其中也包括两名伊朗官员,以及一名美国官员说,由此8个证明人证明,导致哈尼亚死亡的是一个被秘密偷运进德黑兰招待所的爆炸装置,其中5名中东官员称,该爆炸装置大约两个月前就偷运进去了,一直藏在那里。而这处招待所由革命卫队运营和保护,位于德黑兰北部的一个高档社区里,是被称为“奈沙”的大型建筑物的一部分。
纽时的报道说,这次暗杀行动利用了伊朗防卫系统的另一个漏洞,被认为戒备森严的建筑物存在安全漏洞,使炸弹能够放置在那里两个月,直到最终引爆。还说,3名伊朗官员说了,存在这种安全漏洞是伊朗情报和国家安全部门的灾难性失败,是革命卫队的奇耻大辱,因为那栋大楼是革命卫队的休养所,是举行秘密会议、接待哈尼亚这等重要客人的地方。
但是,炸弹是怎么藏进招待所的?目前尚不清楚,中东官员说,暗杀的准备工作用了几个月,需要对建筑物进行大量监视,而描述了暗杀方式的另外两名伊朗官员说,他们也不知道炸弹是如何或何时被放置在哈尼亚房间里的。
据包括了伊朗官员在内的中东官员说,炸弹是在当地时间7月31日凌晨2点左右引爆的,让大楼里的工作人员大吃一惊,工作人员急忙寻找巨响源头,就来到了哈尼亚和保镖的房间。那栋建筑里还驻有一支医疗队,爆炸发生后,医疗队也赶到那个房间,当场宣布了哈尼亚的死,曾试图抢救保镖,但保镖也死了。
而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领导人齐亚德·纳哈利赫就住在哈尼亚的隔壁房间,但纳哈利赫的房间没有受到严重损坏,这表明哈尼亚是一个精确计划的打击目标。
又据5名中东官员称,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副指挥官哈利勒·哈亚正好也在德黑兰,他来到了爆炸现场,看到了哈尼亚的尸体。3名伊朗官员说,哈尼亚死后立即得到通知的人还包括伊斯梅尔·加尼将军,他是革命卫队海外分支圣城军的总司令,与哈马斯和真主党都有紧密合作,加尼将军在半夜叫醒了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直接做了通报,哈梅内伊在早上7点就召集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到他的住所举行紧急会议,并在会上下达了对以色列进行报复的命令。
有两名听了有关通报的伊斯兰革命卫队的成员证实,这次袭击的精确度和复杂程度,与以色列在2020年暗杀伊朗顶级核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使用的方式类似,那次是在一条公路的某处安排了一个遥控人工智能机器人控制的机关枪。
很明显,因为革命卫队及时公布了调查结果,狠狠抽了《纽约时报》的脸,后者等于是在公开造谣,再反推回来,这3位纽时重要作者的合作也就成了一份郑重而圆润的公开谣言,这是令人吃惊的,他们为了让谣言像真的一样,一会儿引用中东官员的话,一会儿引用伊朗官员的话,一会还引用伊斯兰革命卫队军官的话,3位作者没有一个人身在德黑兰,却把谣言写得像身临其境。
更明显的是,这篇关于哈尼亚被率先安置好的炸弹炸死的新闻用力过猛的痕迹太明显了,这不是一篇提供一种可能性的报道,而是作出了最终结论的报道,信誓旦旦,其实就是为了利用《纽约时报》强大的传播能力,在这个关键时刻混淆人们视线的。
其实,《纽约时报》造这种谣、干这种事,已经轻车熟路,比如在本届奥运会上,中国游泳队接受了最多的兴奋剂检测,而把两位中国游泳运动员在2022年因不当餐食,造成样本尿样检测结果呈极低浓度的美雄酮代谢物阳性,扩大成了23名中国游泳运动员都有服用兴奋剂嫌疑的始作俑者就是这个《纽约时报》,《纽约时报》从今年初开始,就连续发布类似内容的报道,造成了对中国游泳队的全员抹黑,也造成了本奥运会开始之后中国游泳队受到了极大的“检测干扰”,影响了临场成绩,可以说《纽约时报》针对中国游泳队发动的这场信息战已经接近胜利了。
其实,早在8月1日《纽约时报》关于哈尼亚死于室内安装的炸弹报道一出来,我就在微博上评论过,这不排除是美国媒体故意释放出混乱信息,以造成伊朗内部的混乱,以及伊朗与哈马斯之间的矛盾,并且还可以掩盖暗杀行动的真相。
《纽约时报》的这篇谣言报道就是为了给以色列真正的暗杀线路打掩护的,就是为了配合以色列的行动对伊朗发动的信息战,大家需要记住,《纽约时报》现在已经是美国和以色列手里的一件武器了,而且还是一件火力极其凶猛的重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