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钦文的金牌含量有多高?82年,中国人站起来了。 “啪”一声! “东亚病夫”

骑马来看书 2024-08-08 14:00:34

郑钦文的金牌含量有多高?82年,中国人站起来了。 “啪”一声! “东亚病夫”的牌子应声而碎,这是电影里面的场景。 东方病夫 大家可能不知道,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个词,一个是“东方病夫”,另一个是“东亚病夫”。 “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出现在由英国人在上海主办的《字西林报》报纸中。在该报1896年10月7日的一篇文章中,出现了“东方病夫”一词。 当时,梁启超翻译为:“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然病根之深,自中日交战后,地球各国始悉其虚也”。 蔡锷在1902年的《军国民篇》中愤慨地写道:“显而言之,则东方病夫气奄奄,然其遗产若是丰富,吾辈将何以处分之”。 东亚病夫 1936年,中国派140多人的代表团参加柏林奥运会,最终30多个项目全军覆没。 在中国代表团返回,经过新加坡时,当地报刊上发表了一幅外国漫画讽刺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五环旗下,一群留着鞭子,身穿马褂,面容枯瘦的中国人,用担架抬着一个巨大的鸭蛋,题为“东亚病夫”。 当时的中国积贫积弱,外国人此举是明显带有殖民色彩的讽刺。 中国奥运第一人,刘长春 1922年,日本人为宣扬“大和民族”,在大连举办了一场“中日田径对抗赛”。但日本人没想到让一名13岁的中国少年给打脸了。这名少年以绝对优势包揽了男子100米和400米两项冠军。这名少年叫刘长春。 后来,日本人找到刘长春,让他代表伪满洲参加奥运会,但是被他拒绝。日本人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借奥运会的舞台,将“满洲国”建国一事坐成事实。 1932年5月,刘长春在北平《体育周报》发表声明:“余良心尚在,热血尚流,又岂能忘掉祖国,而为傀儡伪国作马牛!”又通过《大公报》表态:“我是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我绝不代表伪满州国出席第10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刘长春拿着张学良个人赞助的8000块大洋,孤身一人,参加洛杉矶奥运会。 然而,长达22天的海上漂泊,加上倒时差,晕船,又没有保障团队。到了洛杉矶的时候,刘长春已经疲惫不堪。在各种不利条件下,他只取得100米决赛第五名的成绩。而他回国的船票,还是当地华侨给凑的。 1952年,新中国第一届奥运会 1952年,新中国派出40人的团队参加芬兰赫尔辛基奥运会。在这届奥运会上,中国并没有获得奖牌。而苏联夺得22金,30银,19铜。 1984年,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许海峰在射击项目上夺的首枚金牌。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共夺得15枚金牌,位列奖牌榜第4位。 在后续的奥运会中,除了汉城奥运会,中国只夺得5枚金牌,位列第11位。其余都保持在奖牌榜前四的位置。 可以说,中国在奥运会上的表现,是与国家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的。 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之路,从1902年到1984年,中国走了82年。 本届巴黎奥运会,郑钦文在接受采访时,曾霸气发言:奥运会比大满贯重要,国家荣誉永远高于个人。要知道,她如果去参加其他的同期比赛,奖金就有800万! 在看到郑钦文这句话时,大家会不会想到182年前,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到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而郑钦文师从欧洲,又拿走了他们自认为属于自己冠军。而她在球场上,面对外国观众的一句:XX,烦不烦!霸气回怼,更是解气。 那么,在中国奥运历史上,你认为,谁才是最具有历史突破意义的运动员? 刘长春,许海峰,李小双,李宁,姚明,刘翔,谷爱凌?还是其他人? #夏日生活打卡季##郑钦文#

0 阅读:0
骑马来看书

骑马来看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