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对曾静、张熙的处理可以说是“出奇料理”,他下令将这个案子(他们以满汉之分,挑动川陕总督岳钟琪造反)的上谕与曾静的言行及口供整理成一个案件汇编,集成一部《大义觉迷录》,加以刊行,颁行全国,让大清老百姓都知道这件事的经过与详情。一些知识分子,读了《大义觉迷录》以后,却被卷进文字狱。 雍正八年(1730年),福建汀州府上杭县童生范世杰读到《大义觉迷录》,便向福建观风整俗使刘师恕投递呈词,斥曾静,颂雍正,刘师恕称赞他“忠爱之心可嘉”。待到福建学政戴瀚巡视汀州时,他又上呈文,说曾静的话是“逆天悖命越礼犯分之言”,对曾静指责雍正的言论一一加以驳斥,说雍正在即位之前,以子道事父母,以臣道事君父,授受之际,“三兄有抚驭之才,钦遵父命,让弟居之,而圣君不敢自以为是,三揖三让,而后升堂践天子位焉”。意思是说雍正同诸兄弟和睦,得位正当,根本没有弑兄屠弟的事。他还说雍正世道比三代还强,为生于这样的盛世而庆幸。他满以为这番表现定会得到学政的赏识,岂料却遭到拘禁审问。戴瀚问他“三兄让位”的话从何而来,是什么意思?范世杰供称,在汀州城里,人人都是这样说的。戴瀚很敏感,认为这是在讲诚亲王胤祉有抚驭之才,应该当皇帝,所以严厉追问,并立即将范世杰的呈词上奏。雍正认为他做得很正确,说地方大员若能对这样的事情不隐讳,像范世杰之类的“棍徒匪类”必能尽除。遂命戴瀚会同督抚密审,又准情度理,认为范世杰是一个企图侥幸进身的小人,不会有多大背景,不必铺张扩大事态。随后,戴瀚与福建总督刘世明、巡抚赵国麟密审范世杰,重点审问“三兄让位”的话头。范供称,他知道雍正序居第四,他即位,必是三个哥哥让位;说三哥有抚驭之才,也不是真知道,只是想天子家的龙子龙孙自然都该是贤才,他们让位,更说明皇上天纵聪明。还说他将三兄解释为三个兄长,是为避胤祉的实指所进行的诡辩,因为他听人说过:“朝廷家有个三爷,虽然有才,乃是秉性凶暴,做不得人君。”不过他的原意还是说胤祉尽管有才,但做不了皇帝,雍正不是抢皇位,而是谦让再三后才坐的龙椅。三位疆吏审不出什么来,只能说他造言生事,建议将他押交原籍地方官,严加管束,每逢朔望,令其宣读《大义觉迷录》,若再多事,即行治罪。雍正于九年六月同意了他们的处置办法。 范世杰写呈词时二十三岁,他原来只是不甘于童生地位,想借指斥曾静、颂扬雍正为晋身之阶,哪知这是政治斗争,岂非儿戏。这是他利令智昏,也是咎由自取。颂圣是范世杰呈文的主旨,仅因“三兄让位”这四个字而饱尝铁窗风味,可见雍正朝文字狱的凶残。范世杰说雍正推辞帝位的话,在其即位之初遣使到朝鲜告康熙之丧时,朝鲜接待人员就听说雍正在康熙死后六七天才登基,是因“新皇屡次让位,以致迁就对号入座。真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在这里,官方讲雍正推让帝位,范世杰也讲这个问题,却有了错。 参考资料: 《清世宗雍正》。
雍正皇帝对曾静、张熙的处理可以说是“出奇料理”,他下令将这个案子(他们以满汉之分
逍遥游说史
2024-08-11 18:58:07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