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杨振宁顶着巨大的压力,坚决反对国家投入1000亿人民币建大型粒子对撞

洋洋爱说史 2024-08-14 18:32:12

2012年,杨振宁顶着巨大的压力,坚决反对国家投入1000亿人民币建大型粒子对撞机,他表示:“我不是反对建大型粒子对撞机,而是反对给外国人做嫁衣!”而中科院院士王贻芳却说:“一定要建,不建中国将落后30年!” 2012年,中国科学院拟定了未来十年重大科研装置建设规划,其中最核心的一个项目就是要在5年内建成一个价值1000亿元的大型粒子对撞机。 一经提出,全国都开始了“是否能建大型粒子对撞机”的讨论。 中科院院士王贻芳表示,只要建成这个大型粒子对撞机,中国高能物理研究的大片空白就能够被填补,甚至还有可能在全球跻身领先地位。 王贻芳自信满满,认为这将会成为中国物理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突破。 这肯定是有道理的,因为有很多的高能物理学家都在试图用超大对撞机来找到“超对称粒子”,但前提是,要有一个超大对撞机,而且这种方法只是科学家们的猜想。 就连“超对称粒子”是否真的存在,都还是一个问题。 然而同为中科院院士的杨振宁却并不支持王贻芳的观点,他反对建大型粒子对撞机。 理由有两个,一个是钱的问题,一个是人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建成了正负离子对撞机,共花费了4亿元,占了当年科研经费的一半,导致不少科研项目缺少经费无法继续,损失不可估量。 再说回粒子对撞机,1989年,美国投入了近80亿美元,目标是建成世界最大的粒子对撞机,但这笔钱丢进去,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最后美国以终止计划的结局收场。 美国的高能物理研究肯定比我国先进,但他们投入了那么多钱,没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损失惨重,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 要知道,美国起初的经费预算是30亿美元,80亿是后期追加的。 可见,对撞机研究是一个巨大的无底洞,谁的钱投进去都一样,连个响都听不着。 美国算是有钱的,白白烧了80亿美元,他们照样心疼。 可我们,有那么多钱烧吗? 2023年我国科研研发经费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2212亿元,高能物理的研究经费支出就包含在这其中。 大型粒子对撞机如果真的建成了,后续要花费的钱远不止1000亿,2000亿肯定是少不了的,这笔钱能上哪拿?那就只能从基础研究经费里拿了。 总共2000多亿的经费,我国还能拿出多少钱去继续这个项目,难道要因为这个全是外国人的项目而放弃其他的项目吗? 截止2024年,全球高能物理学家中,中国人寥寥无几,因此,一旦建成大型粒子对撞机,首先要面临的就是全方位的进口。 设备进口,科学家也进口,1000亿投进去,还真像是投了个项目给外国人玩。 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国高能物理研究最大的阻碍不是什么大型粒子对撞机,而是科研人才缺失。 没有科研人才,我们在国际上就没有话语权,光靠着花钱挤进去做研究,却没有话语权,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当然,大型粒子对撞机一旦建成,诺贝尔奖是没问题的,但是项目中的科研人员90%都不是中国人的情况下,这个诺贝尔奖真能落到中国头上吗? 从上述的几个方面来看,杨振宁的反对不是没有道理的。 他最不希望的是,搞这个像无底洞一样的项目搞到没钱,最后让老百姓来买单。 更何况,大型粒子对撞机是个连外国人都还没玩明白的东西,我们对其了解不深,就这样蛮干,别说是五年之内,十年之内都不一定建成。 做成了,是给外国人做了嫁衣,没做成,大量研究项目因为经费问题中途流产,巨大的损失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杨振宁也曾表示,建成大型粒子对撞机对人类生活至少三十年内是没有任何好处的,除了能拿一个不属于中国人的诺贝尔奖之外,我们什么都捞不着。 “罪在当代”但无法“功在千秋”,这也是杨振宁反对建大型粒子对撞机最根本的原因。

0 阅读:108
洋洋爱说史

洋洋爱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