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45年,唐武宗展开“灭佛运动”,拆毁4600多座寺院,勒令26.5万僧尼还

濮铭爱历史 2024-08-15 19:46:06

公元845年,唐武宗展开“灭佛运动”,拆毁4600多座寺院,勒令26.5万僧尼还俗,旁人问他原因,唐武宗说:“今日我不灭佛,祖宗基业恐为此覆灭,天下万民将不堪重负!” 佛教本为了度化世人而生,就连唐高宗和武后都十分推崇佛教,为何到了唐武宗时代,竟开始大力灭佛,禁建寺院呢? 有人说是因为唐武宗信奉道教而反感佛教才有此行为。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完全准确。 唐武宗曾经在登基仪式上对道士礼遇有加,非常尊重。但对于僧人和尚却假装视而不见,让佛教难堪至极。 这个行为确实可以说明唐武宗的信仰是道教,并且对于佛教的行为还存在很大的个人主观,但他因个人信仰是无法合理的灭佛,一个皇帝所做所为是要做出多方考量的。 然而,唐武宗灭佛行动即使背离了先祖先佛后道的政策,也依然受到了大量百姓的称赞,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早在唐朝初期,佛教备受推崇的时候,就已经悄然埋下了祸根。 因为国家给予的特权,他们不仅不用交税也不用服役,生活十分惬意。 可是人都是有贪欲的,即便入佛了也是如此,更何况佛教是在唐王朝历朝历代的支持下慢慢形成扩大。 佛道两教的争斗也使佛教迅速吸纳了更多的人,以壮大自己的势力。 这样一来招人用人标准就越来越宽松,甚至有不少社会闲散人士加入。 久而久之,就开始出现佛教人员大面积的占用耕地,压榨百姓的情况,一时间,百姓哀声怨道,地方政府也无可奈何。 而随着其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寺庙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各地,而建造寺庙的费用皆由政府所出,这也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只要有权利的地方就容易发生腐败和压迫。 许多小佛庙的管理已经慢慢变得腐败污浊,掺杂着许多的世俗欲望。 如果说真正的佛庙应该是一汪清泉,上面充满了虔诚与信仰,纯洁和无欲。 那么,后来的佛庙就是被许多心术不正的人扔了许多垃圾,变得污浊,而这些垃圾的名字叫做权力、金钱、享乐。这些腐败让唐武宗痛恨和气愤。 朝廷一方面要镇压私自用兵的军镇,一方面要出兵讨伐外邦,财政压力已经不堪重负,还有这个不中用的拖后腿,搁谁都不乐意啊! 当然,不满只是诱因之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唐武宗听信了身边人之进言。 当时的宰相李德裕因献计平定内乱有功,还为唐武宗加强了宦官的统治,所以深受唐武宗的信任。 而唐武宗因信奉道教,对道士赵归真也是信任有加。这两个人是唐武宗的左膀右臂。 面对佛教的壮大和对朝政的威胁,这二人都希望唐武宗可以限制佛教发展。 在得到李德裕和赵归真的支持后,唐武宗终于下定决心,做出这个疯狂的决定:开展灭佛运动。 会昌五年,唐武宗下令清查全国寺庙。 灭佛运动声势浩大,一时间各路官兵带着公文冲进寺庙,庙中僧侣纷纷四处躲藏,恐伤其身。 寺庙中的财产佛像和被尽数没收,寺庙中的铁器铜器也被收到当地官府进行重铸,或被重铸为武器,或被重铸为铜钱。 据记载,会昌五年进行的灭佛运动,共拆毁寺院四千六百多座,私人的僧居更是拆毁了四万多所,共有二十六万的僧侣被迫离开寺庙。 各郡县,都只剩下一座寺庙了,就连都城,也只留了两座,并且人员还加以管制,一时间,各处民众一片叫好。 这次运动收回了大量良田和大量金钱,还解救了许多被困在寺庙中的奴隶,不仅促进了农耕的发展、维护了社会的安定还充盈了国库,收获颇丰。 虽然这仍旧无法阻挡唐朝的覆灭,可是在当时来说,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佛教也开始朝着积极地方向发展。 总的来说,也算是海晏河清,还天下一个太平之象了。

0 阅读:1392

评论列表

想太多

想太多

8
2024-08-16 19:57

所以为什么寺庙里会有奴隶?

涛哥

涛哥

4
2024-08-19 09:11

寺庙免税负占地多当和尚的人多谁生产谁交税

濮铭爱历史

濮铭爱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