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曾国藩的后代,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毅然回国,保下了800多箱差点被运往台湾的文物。这样一个奇女子,却在55岁时选择了跳塔自尽,临终前她留下一张字条,让无数人动容。 1964年12月,一个司机带着一位50多岁的女子驱车前往南京灵谷寺,看着女子满面的愁容,司机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此时正值特殊时期,很多人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更不要说这个女子还是大名鼎鼎的“曾国藩”的后代曾昭燏。 在时代里沉浮,曾昭燏也曾想过顺应趋势,她写检讨批判自己的行为,声讨自己的祖先曾国藩。可是并没有人在意她的挣扎,她依然是走在路上都会被人戳脊梁骨的那一个。 读了一辈子书,要了一辈子强的曾昭燏哪里受得了这个,久而久之她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作为曾昭燏的司机,他其实是心疼这个人的,毕竟不管别人怎么说,曾昭燏对他们的好是摆在眼前的,她对这些下人都是客客气气的,从来都不会苛待大家。 所以在知道曾昭燏想去灵谷寺的时候司机非常开心,他以为曾昭燏想出去散散心。 等到了地方,曾昭燏把自己带来的一包苹果和身上穿的大衣交给了司机,并且嘱咐道:“你不用跟过来了,我自己上去就好了。” 然而,司机在车里左等右等见不到人。就在他万分焦急的时候,突然有一个想法闪过脑海,“坏了”。 来不及多想,司机连忙冲了上去,只见塔下躺着一人,曾昭燏选择用跳塔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后来,人们在整理她的尸体的时候意外发现了一个纸条,上面写着“我的死,与司机无关”。 在场的人看到这个纸条无不动容,这该是一个多么好的人啊,哪怕是在临死之前也在释放自己的善意。 曾昭燏的去世让很多人感到惋惜,因为这样一个人的离世,是我们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的损失。 曾昭燏到底还有着怎样的身份,她的人生又是怎样的传奇呢? 1909年,曾昭燏出生于一个名门贵族,她的曾祖父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潢。 因为从小家境殷实,再加上父母思想很开放,曾昭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她小时候在堂姐曾宝荪创办的艺芳女校上学。 在曾宝荪看来,对一个女子来说,如果你结了婚,你就要服务你家庭里的那几个人,但是要是不结婚的话,就可以为社会上千千万万的人做贡献。 这种想法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开放甚至是离经叛道的,不过也许是受表姐一生未结婚的影响,曾昭燏也将自己的人生奉献给了文物,奉献给了社会。 后来,在南京中央大学国文系读书的时候,她遇到了影响她人生轨迹的第二个人——国学大师胡小石。 在胡小石的带领下,曾昭燏成功打开了国学的大门,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之后,造诣颇深。 毕业之后,她又在兄长的资助下,前往伦敦攻读了考古学,她也是中国第一位远赴海外学习考古学的女子。 曾昭燏似乎天生就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女子,在当时那个年代,就连男子都很少有涉足考古行业,她一个女子却一头扎了进去。 国难当头之际,她放弃了国外唾手可得的助教职位和博士学位,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她心心念念的祖国。 回国之后,她与吴金鼎一起发现了马龙遗址、龙泉遗址等五处遗址,震惊了国内外考古界。 国民党败退台湾的时候,要将南京的文物运走,曾昭燏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她说提出这个想法来的人是“民族的罪人”。 在曾昭燏等人的呼吁下,这件事最终被国民党搁置。 曾经有人问她什么时候出嫁,曾昭燏只是笑笑说:“我早已经嫁给了博物馆。” 这样一个为民族大义和文物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值得后人铭记。
她是曾国藩的后代,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毅然回国,保下了800多箱差点被运往台湾的文物
洋洋爱说史
2024-08-20 18:33:28
0
阅读:265
用户10xxx38
时代的悲剧,民族的浩劫,希望永远不要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