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印象之一百一十四:超老龄社会的法国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整整160年前的1864年左右,法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已经突破了10%,这标志着法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状态的国家。
之后经过116年的发展,至1980年法国老龄人口比例达到14%,进入了“超老龄社会”。近年来,法国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2018年已达到25.7%。相关机构预测,2050年,法国老年人口将达2230万,平均每三个人中就会有一个年龄超过60岁的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入不敷出”终将是无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推动退休制度的改革就势在必行。
目前,法国退休年龄是62岁,几乎是发达国家最早的,据某机构统计,欧盟成员国男性的平均退休年龄为64.3岁,女性为63.5岁。其中,挪威、意大利、丹麦67岁才退休,德国、爱尔兰64岁退休。
退休制度改革是一个难啃的骨头,事实上,法国的退休制度改革吵吵闹闹持续了30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密特朗总统执政时采取延长养老金缴费期开始,此后的历届法国总统任内,退休制度改革都是一个躲不开的议题,往往也容易激起民众的反对、抗议。
根据法国政府的估计,到2050年,养老金缺口将达到300亿欧元。面对这个巨大的财政压力,法国政府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以确保养老金系统的可持续性。推迟退休年龄是法国政府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从2022年开始,法国的退休年龄将逐步推迟至64岁,直到2037年达到目标。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以确保养老金系统的可持续性。
法国政府推出的退休制度改革涉及面十分广泛,触及几乎所有的职业,关乎大多数法国民众切身利益。改革措施引发轩然大波,据民意调查,近八成民众不同意延长退休年龄,引发了一系列大规模抗议活动。民众认为推迟退休年龄将意味着他们必须工作更长的时间才能退休,这将剥夺他们的退休权利和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退休体制改革不仅有关人口,社会公平,社会制度改革等经济社会问题,更触及到法国人传统文化,以及其追求的生活的本质及意义,正因如此法国人不愿让步,但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法国的延迟退休政策仍在逐步实施中。
超老龄社会是当今全球发展趋势。中国从人口老龄化的开始阶段到深度老龄社会只用了短短20多年时间,法国则经历了漫长的100多年。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60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30%,步入超老龄化社会,成为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也面临着老龄化带来的延迟退休改革问题,或许可以吸取法国的经验教训,让政策稳妥落地,使百姓平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