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的某天,邓颖超到厨房“监工”要求好好给总理做饭,没想到管生活的同志却

洋洋爱说史 2024-08-26 17:35:54

1960年代的某天,邓颖超到厨房“监工”要求好好给总理做饭,没想到管生活的同志却急哭了,他求着邓大姐说:“大姐,您就不能灵活一点吗?”邓大姐坚决不同意,要求必须按自己的标准来。 1919年,“五四”运动正值高潮,留日归来的周恩来与时任“女界爱国同志会”讲演队长的邓颖超在北洋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礼堂里初见。 作为出了名的民国美男子,邓颖超上台演讲时,第一眼就看见了周恩来,而与此同时,台下的周恩来也注意到了落落大方又不失气势的邓颖超。 互相吸引的两颗心逐渐走到了一起,他们成为了革命伙伴,也是终身伴侣。 他们对对方无条件的信任,既同甘又共苦,是真正在灵魂上契合的伴侣。 新中国成立后,邓颖超陪周恩来外出工作时,因为没有职位,她的所有相关费用都要用自己的工资来支付。 尽管次次都如此,但邓颖超从未说过什么。 有人提议给邓颖超安排一个部长的职务,却被周恩来严词拒绝。 他说:“只要我当一天政府总理,邓颖超就不可能在政府里任职。” 话语间,他语气严肃认真,显然是真心话。 周恩来不仅不让邓颖超在政府任职,连建国十周年的国庆时,邓颖超被分配到了上天安门的名额,都被周恩来给拦了下来。 在外人看来,邓颖超身为总理的夫人,却受了很多委屈。 可对于邓颖超来说,这些所谓的委屈,能让周恩来在国家总理的位置上坦坦荡荡地为人民服务,那就足够了。 除了在工作中严谨且不徇私,周恩来和邓颖超在生活中也十分勤俭朴素。 1973年9月11日,法国总统蓬皮访华,来到杭州时,周总理陪伴在侧。 工作结束后,周总理主动提出要请工作人员吃饭。 饭后,省里的同志要为他报销,周总理立刻拒绝了,要知道,他在外吃饭向来只花自己的工资,是个妥妥的“月光族”。 在周总理强硬的态度下,他成功付了饭钱,临走前,他甚至还觉得自己付少了,又多留下了10块钱。 周总理花钱“大手大脚”,邓大姐的工资却是“精打细算”。 一次,周总理请陈毅元帅吃北京烤鸭,手里的工资花完了,只好由邓大姐“请客”。 这样的场景发生不止一次,两人从未因此发生争吵,只因为他们是懂对方的人。 1954年,江西省省委书记方志纯来北京开会,作为曾经的战友,周总理决定请他吃饭。 方志纯不仅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的堂弟,还在南昌起义时与周总理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大家都以为,向来吃得朴素的周总理会给方志纯准备一顿大餐,结果等菜上齐时,摆在众人面前的却是一桌子的馒头窝窝头还有大白菜。 哪怕是生日当天,周总理也坚决拒绝其他同志准备的吃食,只吃一碗清汤挂面就算是过了生日了。 有时候,看不过去的同志尝试悄悄在周总理的餐食里加一点香肠的碎末,可周总理每回都能吃出来。 又是生气又是无奈的周总理只好把邓大姐叫来,让她不要再让同志们这么做了。 从那以后,邓大姐每天都要来厨房“例行巡查”,防止他们违反周总理的“命令”。 厨房里的同志急的掉了眼泪,哭求邓大姐灵活一点,让他们给总理稍微改善一下生活也行啊。 得到周总理的指示的邓大姐只能摇了摇头,表示一切都要听周总理的。 每次在食堂吃饭时,周总理总会把碗里的最后一粒米都吃干净,而且从来不多吃一口饭。 周总理知道其他人吃粗细粮一个月的定量是25斤,他把自己的定量也划为25斤。 1959年底,有人趁着周总理和邓大姐出差,给他们居住的中南海西花厅进行了一番简单的装修,结果却触怒了周总理。 他将新增的家具全部撤换,宁愿把整修后温暖干燥的房子变回以前潮湿阴冷的样子,也坚决不接受新的房子。 对于周总理的“要求”,邓大姐总是无条件接受,哪怕是要降她的工资、压低她的职位。 邓大姐说:“做了名人之妻,有时也要有点委屈嘛。” 携手走过多年革命岁月,邓颖超的心里其实并不委屈,正如她写给周恩来的信里所说的:“情长纸短,还吻你万千。”

0 阅读:354
洋洋爱说史

洋洋爱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