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一石留下的封信: “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

长夜不凡的未央 2024-08-30 22:08:48

沈一石留下的封信: “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廉自守,何至于今日之国库亏空。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 ……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谭伦有一句掷地有声的台词:“历来国库亏空,无外乎两种解决之道,要么打百姓的主意,要么打商人的主意。”然而,这句话背后其实还隐含着第三种更为深刻的策略,那便是打贪官的主意。通过严惩那些贪婪无度的官员,没收他们非法所得的财富,用以缓解国家的财政危机。遗憾的是,谭伦身为官场中人,自然不便提出这样直接针对自己群体的主张,这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一种无奈与局限。 回溯至明末,崇祯帝在面对江山即将倾覆的危机时,同样未能想到利用打击贪官来挽救局势。他除了继续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外,还曾尝试向百官借钱,但收效甚微,大多数官员都不愿贡献出自己的私财。这种自私与短视,最终导致了百姓因无法承受的重税而纷纷起义,加之农民起义军与满清的双重夹击,大明王朝的覆灭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历史悲剧。 值得注意的是,当李自成的起义军占领北京城后,通过对京城百官的严刑拷问,所缴获的银两竟然高达数千万两。这一惊人的数字,无疑是对崇祯帝时期官场腐败程度的最好注解。如果崇祯帝泉下有知,看到自己生前未能有效惩治贪腐,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而贪官们的巨额财富却在国破后被起义军轻易获得,他的心中该是何等的五味杂陈与悔恨交加。无论如何增加铸币量,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是有限度的,这一需求量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的总体财富水平所决定的。在社会财富没有实现相应增长的前提下,如果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超出了实际需求,就会触发通货膨胀现象,表现为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普遍上涨,进而影响到民众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反,如果流通中的货币量不足,则会导致通货紧缩,物价下跌,同样也会对收入产生负面影响。 封建王朝国库空虚的问题,多数情况下可以追溯到税收征收不力与财政支出庞大的双重困境。税收征收之所以困难,直接原因是税务管理体系效率低下、官僚机构腐败盛行,而其根本原因在于社会整体财富积累不足。遇到自然灾害或经济不景气时,连税务中间人都难以维持,最终能流入国库的资金更是寥寥无几。财政支出方面,庞大的军事开销占据主导地位,其次是维持官僚体系日常运转的费用。虽然偶尔会有大型国家工程项目,如修建黄河大坝、建造长城等,但这些与现今中国政府出于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增长目的而实施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相比,无论是在性质、规模还是目标上都存在着本质的区别,这一点必须明确区分,不可混为一谈。 值得注意的是,国库中的资金虽然有一部分用于皇室开支,但王室贵族通常拥有自己的田产以及一套完整的衣食住行服务体系,他们的日常生活很大程度上能够实现自给自足,因此国库空虚对他们的生活水平影响相对有限。如果是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时代,如明清时期,他们可能在采购奢侈品时遇到一些困难。当然,如果国库空虚到了极点,以至于国家军备废弛,统治稳定受到威胁,那么其影响就远远超出了王室范围,波及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秋日生活打卡季#

0 阅读:228

评论列表

风流动

风流动

2
2024-08-30 22:50

不敢打士绅主意?

长夜不凡的未央

长夜不凡的未央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