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贾跃亭资金链断裂,居然将122亿的烂摊子甩给乐视跑路,可是万万没想到

牧童的娱论 2024-09-07 12:37:50

2017年,贾跃亭资金链断裂,居然将122亿的烂摊子甩给乐视跑路,可是万万没想到,乐视如今不仅起死回生,在员工的管理下,成为行业内的一股清流,工资照发社保照不停,过着没老板、没996不内卷的神仙生活! 信息来源:环球网科技频道——2022-07-13——《乐视400多名员工过着没老板、没996的神仙日子 官方正式回应》 贾跃亭是中国知名的企业家和互联网科技创业者,最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乐视控股的创始人。 乐视成立于2004年,最初是一家视频流媒体公司,但贾跃亭将其扩展为涉及电视、智能手机、汽车等多个行业的多元化企业,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乐视旗下的生态系统一度吸引了大量资本和公众的关注。 不过,贾跃亭的商业扩张策略过于激进,乐视的资金链问题逐渐浮现。2017年,乐视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债务累积,投资者和供应商也纷纷要求偿还欠款。 贾跃亭仓皇出走美国,留下了一个高达122亿的债务“烂摊子”。外界一片哗然,许多人以为乐视将就此陨落。 媒体疯狂报道贾跃亭的“跑路”,投资者纷纷撤资,合作伙伴转向,公众舆论也开始唱衰乐视的未来。 然而,最受冲击的却是乐视的400多名员工,他们一夜之间成了无船可依的“孤儿”。 这时,大家以为乐视的员工们会人心涣散、纷纷离去,然而现实却令人意外。就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刻,公司内部传来一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没有了老板,乐视的员工反而团结了起来,他们决定站稳最后一班岗,不让公司就此倒下。他们清楚地知道,乐视不仅仅是贾跃亭的乐视,还是几百名员工及其家庭的生计所在。 最初的几天,公司气氛低迷。财务状况悬而未决,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是一场可能无法赢得的战斗。 但是,一群年轻的员工站了出来,他们提议成立一个由员工组成的临时管理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没有等级之分,所有员工都可以参与到公司的重大决策中来。 大家决定实行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没有老板,每个部门都由员工集体协商自我管理,所有人都可以提出解决方案。 随着这场“无老板”模式的开启,乐视内部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公司所有员工都自愿减少薪酬,甚至有高层主动提出暂时不领取工资,全力以赴寻找解决债务的办法。 同时,他们与债权人展开了耐心而坚定的谈判。令人惊讶的是,乐视员工的真诚和勇气赢得了不少债权人的理解与支持,一些大笔债务得以延期偿还。 为了继续维持公司运转,乐视的员工们将“节流”发挥到了极致。 他们关闭了不必要的部门,减少了过度扩张的项目,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公司最核心的业务上。 与此同时,他们启动了一个名为“员工合伙人”的制度:每个员工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雇员。 他们还是公司的实际管理者和决策者,所有人都参与到每个项目的选择、每笔资金的使用中。这种高度民主化、透明化的管理方式反而激发了员工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不久之后,乐视的财务状况开始逐步好转。一些核心产品重新进入市场,虽然初期利润不高,但这足以让公司维持正常运作。 与此同时,乐视在行业内逐渐打出了“无老板”的独特标签——它不仅是一家没有老板的公司,更是一家没有996、不搞内卷的公司。员工们实行弹性工作制,工作效率反而提高了许多。 特别是社保和工资问题上,乐视的员工们坚守了最基本的底线。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公司从未拖欠一分钱的工资,社保也从未停止缴纳。大家彼此支撑,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团队凝聚力。 渐渐地,乐视不仅在财务上站稳了脚跟,甚至还清了全部债务。公司在员工们的管理下重获新生,再次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和行业的尊重。 乐视成为了行业内一股独特的“清流”——它证明了一件事情:一个公司可以在没有老板的情况下,依靠员工的团结与智慧,获得长久的发展与成功。 但贾跃亭的离开被广泛批评为“逃债”,他本人也被国内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尽管他在美国继续推动法拉第未来的电动汽车项目,但回归中国清偿债务和修复形象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 #说TA##社会百态##正能量##八卦手册#

0 阅读:0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