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金庸嘲讽中国造原子弹:有这钱不如多做几条裤子穿,陈毅元帅听闻后的回复让人大吃一惊。 金庸的这番话瞬间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大家纷纷指责金庸实在是太没有良心,原子弹可是保卫祖国的国之重器,这其中包含了多少先辈的呕心沥血。 可金庸的一番话直接将原子弹贬的连条裤子都不如! 要知道,在世界第二次大战期间,美国曾经向日本长崎投放了两枚原子弹,这两枚原子弹直接让日本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 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国家就意识到了制造原子弹的重要性,于是在建国初期,原子弹的建造任务就被安排了下去。 尽管那时候我国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我国还是不遗余力的开展研究,科研人员们历经层层艰辛,不仅研究设备落后,研究的环境也非常恶劣。 当时我国研究原子弹的消息曝光后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嘲笑”,他们断定凭借中国的能力绝对做不到,毕竟当时掌握核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 1963年,我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出访的时候受到了其他国家记者的冷嘲热讽,面对外界的态度,陈毅部长坚定的回应:“中国人就算是把裤子给当了,也要把原子弹给研制出来!” 陈毅部长的这番话牵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大家对此都非常的激动,但身为热门作家的金庸却给大家泼了盆冷水。 金庸公开表示:“国家有这些钱还不如多做几条裤子,搞原子弹不能吃不能穿能有什么用?” 此话一出,外界都十分的愤怒,毕竟这是国家以及科研人员们苦心筹备的项目,怎么到了金庸的嘴里就变成这样了呢? 对此,我们需要辩证的去看待,金庸之所以会说出这样的话,实际上和他的成长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不过陈毅并没有生气,因为金庸先生似乎并不是很清楚,原子弹对于国家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香港不像内地一般战乱频发,所以他对于内地战争了解非常少,并没有真实的体验过这种生活,更不知道祖国对于原子弹的迫切需求。 从另一种方面来看,金庸这番话实际上是从老百姓的根本需要出发,正如他所言,为老百姓“做裤子”同样是很重要的事情。 毕竟穿衣吃饭,乃民生之大计,确实时刻不能松懈。 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注意到金庸这番言论的另外一层意思,这件事情在当时社会掀起了腥风血雨,不少人纷纷表示不满。 金庸也似乎没有意识到言语的不妥,还主动写信对这件事进行评论,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无法熄火。 这时候,还得是陈毅主动站出来,三言两语直接化解了这场误会。 陈毅部长解释道:“金庸先生的说法也是对的,之前我说的确实有些不全面,新中国不仅要建造原子弹,也不会忘了为人们争取‘裤子’!” 这番言论赢得了大众的一致好评。 金庸在得知后也意识到了自己说法的片面性,对此他非常的不好意思,好在陈毅部长心胸宽阔,及时做出了处理。 后来双方握手言和,金庸也再也没对研制原子弹这件事说过什么。 1964年,中国的第一枚原子弹正式发射成功,这对于中国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金庸这才意识到,原子弹对于中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未来的中国再也无需被其他国家冷眼相待,等不用惧怕美国的威胁,这枚原子弹的发射是中国走向高速发展的开始。 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科技强国,相信未来的中国一定会发展的更加精彩。
1963年,金庸嘲讽中国造原子弹:有这钱不如多做几条裤子穿,陈毅元帅听闻后的回复
濮铭爱历史
2024-09-10 20:31:05
0
阅读: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