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心]2010年,赴美留学的潘锦功准备带着研究成果回国,美国更是想尽办法留下潘教授,甚至出言威胁,但潘教授最终还是回到了祖国,之后的成就更让美国后悔不已。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8-01-17——《颠覆历史!这名中国博士宣布,建筑物变发电站!》) 潘锦功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后工作了一段时间,在1996年前往美国的新泽西理工大学深造,学习关于新能源材料的一些知识。 通过几年的努力研究,潘锦功在碲化镉材料方面有了显著的成就,许多美国公司都想要寻求合作,但都被潘锦功一一回绝了,有着一颗爱国心的潘锦功,准备带上自己这些年来的成果回国发展。 但是回国之路并不畅通,多次遭到了美国的阻挠,很多公司也派人示好,想要一起合作发展,潘锦功见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管多么困难,也一定要回到中国去。 2010年,潘锦功终于回到了祖国,准备开始建厂生产碲化镉发电玻璃,这也是在美国的重要研究成果,这款玻璃质地透明,上面有一层碲化镉薄膜,可以用来进行光能发电,被称为“发电玻璃”。 这块小小的玻璃却有着很高的价值,光电转化效率高达17.8%,而且这个薄膜覆盖在普通玻璃上,可以在楼房的窗户上,家中的玻璃上,可以让高楼大厦都变成“发电机”,是我国新能源的重要突破。 在2011年,潘锦功正式在成都创立公司,但是这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遭到某些高管的背叛,不仅是将钱款全部转走,而且将很多的技术人才也并带走,这让潘锦功一时无法接受,公司也在破产的边缘。 可潘锦功不想就这样放弃自己的梦想,当初发誓要让中国走在新能源材料的前列,没想到问题会来自于内部,就在潘锦功即将放弃的时候,国家伸出了援手,出资1.59亿的资金来支持潘锦功,这让潘锦功重新看到了希望。 在2017年,经历了多年的坎坷路程,我国第一个自主制造的发电玻璃正式诞生,也代表了潘锦功的努力没有白费,其光电转化率比美国的还要高。 发电玻璃很快就收到了广泛关注,并且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甚至在北京冬奥会上广泛使用,使得成本大大降低,这代表着我国在新能源材料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新中国成立以来,有着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了国家而奋斗,为了国家的科技富强,有的甚至付出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 潘锦功的爱国之心值得我们学习,“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祖国”,只有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才是我们自己的。
[比心]2010年,赴美留学的潘锦功准备带着研究成果回国,美国更是想尽办法留下潘
初六睡不醒社会
2024-09-13 17:02:14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