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战士”与“恐怖分子”,解释框架对认知的影响 一个修道士问自己所在的修道院院长,他能否在做祷告时吸烟。修道院院长大吃一惊,他说道:“当然不行,这近乎亵渎圣灵。”另一个修道士问他的修道院院长:“我能否在吸烟时做祷告?”这个修道院院长则说:“当然可以,上帝希望在任何时候都能聆听我们的声音。” 我们对于事物的解释不仅会受到在特定情境中被激发的思维定式的影响,也会受到我们选择的解释框架的影响。我们接受不同类别信息的顺序就是一种解释框架。上述故事中的第二个修道士就深刻洞悉了他在传递信息时表达顺序的重要性。 在我们对相互冲突的标签做选择时,建立解释框架也会发生作用。这些标签不仅会影响我们对事件的思考过程和所采取的行动,而且也会影响到商品在市场中的表现和公共政策辩论的结果。 你所谓的“无证工人”在我这里便是“非法移民”。你言谈中的“自由斗士”对我而言则是“恐怖分子”。你说“遗产税”,在我看来是“死亡税”。你支持堕胎,因为你将此看作一种“自主选择”的行为;而我反对堕胎则因为我是“维护生命”的人。 我这里的半加工过的肉制品,瘦肉含量为75%,这听起来比你的产品更有吸引力,因为你的产品描述是“脂肪比例为25%”。你在挑避孕套的时候,会选择一个避孕成功率为90%的产品,还是一个避孕失败率为10%的产品呢?其实这两个避孕套的使用效果并无差别。并且,对于同样一个避孕套,那些被告知“使用它后通常能成功避孕”的学生会比被告知“使用这个避孕套有时会失败”的学生认为这个产品更好。 建立解释框架也会对人们在做事关生死的抉择时产生影响。心理学家阿莫斯·特沃斯基和他的同事向一些物理学家描述了外科手术和放射性治疗法对于特定癌症患者的疗效。他们告诉一些物理学家,有100位病人接受了外科手术,其中90%的人在手术结束初期活了下来,68%的人在手术后活了一年,34%的人在手术后5年还活着。听到这些信息的物理学家中有82%的人建议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另一组物理学家被告知了“同样”的信息,但是信息被传递的形式有所不同:研究者们告诉他们,100位病人中有10%的人在手术中或者手术结束后没多久就去世了,32%的人在手术后一年去世,66%的人在手术后5年去世。结果是,这组物理学家中只有56%的人建议病人进行外科手术。建立解释框架又奏效了,并且威力很大。 #聊聊哲学# #哲学是否有用?# #哲学问题探索# #探索哲学的奥秘# #哲学那些事# #论知识改变命# #探讨哲学的事物# #谈科学与哲学# #哲学难点分析# #什么是真正哲学#
“自由战士”与“恐怖分子”,解释框架对认知的影响 一个修道士问自己所在的修道院
思润谈文
2024-09-14 12:15: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