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十年前,一女子与她的两个弟弟携手,将家族传承的老宅翻修成了一座三层、总面积达479.4平米的临街商铺。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城市发展的脚步,这栋承载着无数回忆的建筑面临被征收的命运。女子不甘示弱,联合253户居民,将此事诉诸法律,一场旷日持久的法律战由此拉开序幕。法院初裁征收行为违法,但令人震惊的是,女子家随后遭遇断水断电,房子更是在一夜之间被强行拆除。面对如此困境,女子毅然决然再次提起诉讼,索赔高达1600万。一审判决虽获赔223万,但她并未就此罢休,而是选择继续上诉至高院。
(案例来源:河南高院)
在武汉的老城区,有一条不起眼的街道,街道两旁是各式各样的商铺,热闹非凡。在这条街的尽头,有一座三层小楼,那是李婉清和她两个弟弟李浩、李杰的家。
十年前,李婉清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这座老宅的钥匙。老宅虽旧,却承载着家族几代人的记忆。李婉清决定,与其让老宅在岁月中消逝,不如让它焕发出新的生机。于是,她和两个弟弟商量,决定将老宅翻修成一座临街商铺。
说干就干,三姐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终于将老宅改造成了一座三层、总面积达479.4平米的商铺。一楼是宽敞的店面,二楼和三楼则作为住宅使用。商铺开业后,生意兴隆,三姐弟也因此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城区逐渐被纳入拆迁范围。当拆迁的消息传来时,李婉清和三姐弟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他们知道,一旦老宅被拆,他们不仅将失去这份家族的记忆,更将失去稳定的收入来源。
于是,李婉清决定联合街道上的253户居民,共同抵制拆迁。他们找到了律师,将此事诉诸法律。
经过一番艰苦的诉讼,最终判令征收行为违法。三姐弟和居民们欢呼雀跃,以为胜利就在眼前。
然而,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一天清晨,当李婉清像往常一样打开店门时,却发现店里已经停水停电。
她急忙跑上楼去查看情况,却发现整个房子都已经被断电断水。更令她震惊的是,当她试图联系相关部门时,却得知房子即将被强行拆除。
李婉清和三姐弟试图阻止这一切,但无济于事。在一声声轰鸣中,他们的心血被毁于一旦。看着眼前的废墟,李婉清的心如刀割。她知道,她不能就这样放弃。
于是,她再次找到了律师,决定起诉拆迁方。她要求拆迁方赔偿她1600万,以弥补她的损失。然而,一审判决却只判给了她223万。李婉清不服,决定上诉至高院。
在高院的二审中,李婉清和三姐弟据理力争。他们拿出了当年翻修老宅的图纸和证据,证明了房子的实际面积和用途。
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高院最终作出了有利于他们的判决。拆迁方被要求赔偿他们319万,并支付从房子被拆之日起到实际支付日的过渡费。
虽然二审判决比一审多了96万,但李婉清知道,这场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
@芹姐说法
那么,从法律角度,该如何认定这件事呢?
1,李婉清和三姐弟作为老宅的合法继承人,拥有对老宅的处置权。
他们翻修老宅并将其改造成商铺的行为,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便是合法的。因此,当拆迁方试图征收他们的房产时,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并给予合理的补偿。
然而,在本案中,拆迁方并未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征收,而是采取了断水断电、强行拆除等违法手段。这些行为严重侵犯了李婉清和三姐弟的合法权益,构成了违法行为。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六十八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赔偿。因此,拆迁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关于赔偿标准的问题,一审和二审给出了不同的判决:
一审按照房产证上的面积进行了赔偿,但忽略了房子实际面积和用途的差异。
而二审则更加全面地考虑了房子的实际情况,包括商业用房和居民住宅的区分、同类商品房市场价格等因素,并据此作出了更加合理的判决。
具体来说,二审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认定征收标准不能低于类似房子的市场价格。
同时,还参考了高院判决相似案例时的赔偿标准,以及同地段住宅用房的市值上浮比例,最终确定了319万的赔偿金额。
这一判决不仅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也维护了李婉清和三姐弟的合法权益。
3,对于拆迁方在征收过程中采取的违法手段,如断水断电、强行拆除等,也应当依法追究其责任。
这些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也严重损害了被征收人的合法权益。因此,相关部门应当对此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综上所述,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房屋征收与补偿纠纷案件。在本案中,李婉清和三姐弟作为被征收人,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侵犯。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而在审理此案时,也充分体现了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原则。最终,二审的判决不仅维护了李婉清和三姐弟的合法权益,也为类似案件的审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文中人名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