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千五百年前的老子就告诉我们尽力避免“怨恨”的产生! 不要制造怨恨,也不要调和怨恨,要避免怨恨的产生! 那老子是怎么说的?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注,古代契约分两半,左边一半由债权人保留】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彻”,掌管税收的人,周朝的税收制度,老子反对过分通过税收和法律统治人民】。 天道无亲【没有偏爱】,常与善人。 调和深重的“各种怨恨”,必然会留下后患,怎么能算是妥善的解决方式呢? 圣人的做法是,圣人虽然保存着借据的存根,但不会逼迫欠债人偿还。有德之人就像持有借据的圣人一样宽容大度,无德之人就像掌管税收的人一样狡诈刻薄,不依不饶追讨。上天不会对任何人存有偏爱,但永远会帮助有德行的善良人。 老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作为一国之君也好,及各地执政者也罢,不要与民结怨、要与民为善。 用税赋来剥削百姓,用刑法来压迫百姓,都是严重来结怨于民的事情。 当百姓对执政者产生怨恨的时候,自然是不会服从你的,如此下去,社会秩序、国家根基都会动摇。 最理想的办法应该是,“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即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人,不要追迫百姓,不要干扰百姓,而要以德去感化他们,因为这是符合天道的,可以获得天道辅助,如果“无德司彻”,像收税人那样对百姓一味苛求索取,那百姓就会产生“大怨”。执政者如果能够做到对百姓“仁慈”,“报怨以德”,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护。 同化道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刻薄寡意之人必然会受到天道的责罚。
二千五百年前的老子就告诉我们尽力避免“怨恨”的产生! 不要制造怨恨,也不要调和
咏棣评这个好的情感
2024-09-25 10:54:5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