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小组捆绑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如何组建小组? 在组建小组时,规模以 6 - 8 人为宜。首先,应当将学习成绩作为一项重要依据,对学生进行初步的层次划分,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再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以及兴趣等因素进行进一步的调整。这样的分组方式有助于确保每个小组都具备多元化的特点,能够在学习和交流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通过合理的分组,能够为后续的小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让不同层次和特点的学生在一个小组中共同成长。 小组如何分工? 1. 职务分工法。小组内设立组长、秘书长、纪检员、宣传员等职务。组长承担着组织本组成员有序开展学习、讨论、交流、操作、合作等重要职责,是小组活动的核心组织者。秘书长则负责详细记录小组的学习状况,并及时将相关信息发布到小组量化评比栏内,为小组的学习进程留下清晰的记录。纪检员主要负责检查、督促小组成员在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活动及生活等方面的表现,确保小组成员能够遵守各项规定,保持良好的状态。宣传员则要积极向班刊、读书手抄报、展示台、校园广播等渠道宣传本组优秀学生的事迹和好的做法,提升小组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学科分工法。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组长。各组长需要按照所负责的学科认真履行相应的职责,如组织学科的预习、复习,收集同学们在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和困惑,及时向老师反馈等。 3. 职务学科并轨法。每个组员都拥有双重职务,例如:一个学生既是语文组长,又是纪检员。通过这种方式,一周进行一次职务轮换,使得人人都能成为小组的管理者,同时也都能接受他人的管理。这种并轨的分工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得到锻炼,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和责任感。 组如何管理? (1)职责轮换制:为了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充分体验不同的职责,小组内的岗位实行每周一轮换。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够让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小组运作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意识。 (2)合作规范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明确自学、交流和展示等环节的规范。自学时,要求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交流时,要保持良好的秩序,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意见,做到有序发言和倾听;展示时,要有次序地进行,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成果。 (3)限制机会制:为了给更多同学提供展示和发言的机会,对于优等学生的发言要适当限制。这样可以避免优等学生垄断发言机会,让中低层次的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小组讨论和展示中来,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 怎样进行小组评价? 小组评价应当坚持短、平、快以及多元的原则。根据学生和小组每周在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团队合作、纪律遵守等各方面的表现,每周进行一次小评选,每月进行一次大评选。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参与度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小组和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学生和小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指导。
实施小组捆绑管理,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如何组建小组? 在组建小组时,规模以
赵广宇探微一二六五
2024-09-28 10:25:10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