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国藩对社会风气的几个评估: 1. “敷衍”“苟且”之风盛行: - 敷衍:即做事马虎,只在表面上应付。这体现在晚清官员处理事务时,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很多工作都只是敷衍了事。例如在管理十三行地区的外商事务上,清政府对外商的经营活动和日常行为有诸多规定,但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商船随意在禁止停泊的伶仃停泊;海关官员收受贿赂后对走私行为放任不管;外商违反规定递交禀帖、随意外出等行为屡见不鲜,而负责管理的官员却并不认真查处。 - 苟且:指的是官员们只顾眼前利益,得过且过,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担当。在这种风气下,官员们所想的只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官位、获取更多的利益,而对于国家的发展、百姓的福祉等问题则漠不关心。这种苟且之风是导致晚清社会诸多问题难以解决、国家逐渐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道德体系崩塌,是非颠倒、善恶不分: - 是非颠倒:社会的价值判断标准出现混乱,人们不再以正确的道德和行为准则来评判事物,而是被各种利益和不良风气所左右。一些原本应该受到谴责的行为,却被视为正常甚至是值得推崇的;而一些正确的、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却反而受到嘲笑和打压。这种是非颠倒的现象使得社会的道德秩序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 善恶不分:善良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而邪恶无用之辈却能够横行霸道。善良之人行事低调、谦虚、客气,他们的行为和品德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往往被忽视;相反,那些道德败坏、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却凭借着各种不正当的手段获取权力和财富,并且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社会风气日益恶化。 3. 官场腐败严重,仕途冗滥: - 官员贪污受贿:官员们为了谋取私利,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收受贿赂、搜刮民脂民膏。这种腐败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百姓的利益,也破坏了政府的公信力和统治基础。例如在一些地方的税收、工程建设等领域,官员们相互勾结,中饱私囊,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公共设施建设质量低下。 - 仕途选拔不公:官场中存在着大量的冗员,官员的选拔和晋升不是基于才能和品德,而是靠关系、背景等因素。这使得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无法得到重用,而一些无能之辈却能够占据高位,进一步加剧了官场的腐败和混乱。 4. 民风不振,巧伪横行: - 民风不振:普通民众缺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漠不关心。在长期的社会动荡和不良风气的影响下,民众的生活困苦,思想也变得消极。他们不再追求高尚的道德品质和精神追求,而是为了生存而奔波,整个社会的风气显得萎靡不振。 - 巧伪横行:人们在交往中缺乏真诚和信任,互相欺骗、算计的现象屡见不鲜。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人们不惜使用各种欺诈手段,社会的诚信体系受到严重破坏。这种巧伪之风不仅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万能生活指南#
晚清名臣曾国藩对社会风气的几个评估: 1. “敷衍”“苟且”之风盛行: -敷
爱生活的自留
2024-09-28 11:35:13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