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是名臣还是混官,顺宗朝弄权,被贬谪合理? 说起刘禹锡都知道他是大文豪、大诗

浩然说文史 2024-10-04 20:45:26

刘禹锡是名臣还是混官,顺宗朝弄权,被贬谪合理? 说起刘禹锡都知道他是大文豪、大诗人,通过他的诗歌,我们对刘禹锡先入为主的印象就是郁郁不得志的名臣。但永贞革新更像是一场闹剧,刘禹锡错将前途交给王叔文、王伾pī,以致仕途不顺。 王叔文不过是侍读,805年突然领导改革,源于三大因素,一是顺宗李诵信任,二是与王伾等侍读结为盟友,三是认识了刘禹锡等新锐之士。《旧唐书》承认王叔文有识人之能,一届侍读就能将以刘禹锡为代表的大批风流名士网络麾下,加大了王叔文的知名度,但也形成了以王叔文为中心的小圈子。韩愈在803年被贬为阳山县令,他就认为,自己曾和张买正就王叔文结党之事,当着刘禹锡面有过微词,刘禹锡遂上报给王叔文。王叔文因此痛恨韩张,所以王叔文以韩张结党的名义,将二人贬斥。可见在韩愈眼中,刘禹锡是王叔文集团的重要成员。 805年,顺宗继位,以王叔文、王伾领衔,以刘禹锡、柳宗元为谋士开始了永贞革新。但按照《唐顺宗实录》《资治通鉴》的介绍,永贞革新七大措施多为老生常谈的话题,比如释放宫女、减少宫廷开支;裁汰冗官;追封名臣等。真正能称为新政的只有王叔文尝试剥夺宦官军权,但被宦官俱文珍识破,所以失败。可以说,永贞革新对社会并没有多少影响。 但借革新,王叔文集团成员都获得晋升,他们把持朝政,刘禹锡、柳宗元经常借新政之事出入大内,二王对他们的建议也是“所言必从”。刘禹锡的官阶因此不断提升。刘禹锡有性格缺点,据《旧唐书》说刘禹锡十分狂傲“颇怙威权,中伤端士”;掌握大权的刘禹锡,“喜怒凌人,凡所进退,全视爱怒重轻,人不敢指其名”。也就是说,人员升迁,全靠自己的喜好,其权势之大,以至于人们不敢直呼其名。所以有御史窦群参奏刘禹锡“挟邪乱政”。当时人评价刘禹锡“作风嚣张,令人侧目”。《旧唐书》最后评价刘禹锡“蹈道不谨,昵比小人,自致流离,,前隳素业”,可见刘禹锡入伙王叔文集团是何等错误。 参考文献 《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 阎琦:《永贞革新与中唐文人刘禹锡、柳宗元及韩愈》,《唐都学刊》2013年6期。#历史冷知识#

0 阅读:1
浩然说文史

浩然说文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