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文成公主被逼迫一起陪葬。唐高宗李治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勃然大怒,觉得这是在向大唐宣战,当即命令吐蕃立即把文成公主归还大唐,以示警告。不料文成公主态度坚决,“我是不会回去的!” 此刻站在公主面前的是来自唐朝的使臣,使臣正在痛心疾首地劝说着坐在上位的公主,女子一身珠光宝气,面容雍容华贵,气质卓然,可她的表情似乎不怎么愉快。 只见公主黛眉微微蹙起,满脸坚决地说道:“我意已决,我是不会回去的,你们回去禀告我的皇兄,就说这是我的意思。” 使臣一脸无奈的摇了摇头,深知多说已是无益:“既然公主已经决定了,那微臣只好回去了,容微臣将带来的护卫留下一半,愿公主多保重,微臣告辞。” 而此时,松赞干布的大臣们正在商议着要让文成公主为他们的王陪葬: “王去了,她作为王妃,理应陪葬,难道要让我们的王在下面一个人吗?” “说的也是,历来都是这样的传统,不过,这位可是大唐公主,她要是陪葬了,那位肯定要不高兴的。” 此话一说,在场众人竟无一人发言,原来,他们心中都惧怕唐朝的强大,此时众人心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而文成公主这边,在送走使臣之后,她便一直坐着发呆,丈夫的离世本就让她难以接受,不由得竟然落下了泪水,她的思绪回到了刚和亲的时候。 当她经历了遥远的路途终于来到了和亲的地方,来的路上她就听说了松赞干布是一位英明的国王,而自己也是带着任务来的,她便希望自己能和对方一起,将这里建设得越来越好,让两族人民能够和谐共处。 见到松赞干布之后,自己心中的疑虑便打消了,看起来他还是个不错的人,心中对他的好感便多了几分。 而松赞干布一见到这位美丽的公主,他的心就沉沦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友好,松赞干布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修建了布达拉宫给公主居住。 公主也没有辜负松赞干布,她带来了很多种子和草药,她将自己带来的种子无偿分给百姓们,并教给他们播种的知识。 除此之外,她还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医术,她鼓励当地百姓学习先进技术。很快,吐蕃的生产力得到了巨大提升,整个吐蕃笼罩在一片新气象中。 在她的影响下,松赞干布制定了许多惠民的政策。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吐蕃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百姓们很是爱戴这位美丽的王妃。 人们将王妃的事迹编成故事,流传在大街小巷,人人都知道大唐公主是一位贤惠美丽的王妃。 公主为了更快地适应这里,积极学习当地的语言和文字,很快,公主就对这里的习俗了然于胸。就在公主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并期许着以后的美好生活时,不幸发生了。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去世,他的死让整个吐蕃陷入了悲痛之中。 按照吐蕃的传统,文成公主和其他妃子都要殉葬。可怜的文成公主,为吐蕃百姓做了这么多,最后居然落得个殉葬的下场。 消息传回了长安,唐高宗李治气得将折子撕得粉碎,直言:“他们太不把我大唐放在眼里了,竟然要朕的妹妹陪葬!” 说起来,文成公主并不是唐高宗的亲妹妹,是和亲之前从宗族中过继来的。饶是如此,李治仍是异常愤怒,因为文成公主代表的可是大唐的脸面,他当即便派了使臣一行人要去把文成公主接回来,于是便发生了开头那一幕。 可没想到文成公主居然不愿意回来,她明白自己背负着唐藩两国和平的使命,为了吐蕃人民,她坚定地留了下来。 最终,在护卫的保护下,文成公主并没有殉葬,她继续留在这里,积极传播着汉朝的文化,促进了唐蕃两国文化的交融。 在她的心里,早已将这里当做自己的家,百姓们就像她的家人,拥戴她、敬爱她,她愿意看到百姓们脸上洋溢的笑容,那笑容是多么的真诚、朴实。 就这样,文成公主留在了吐蕃,作为大唐和吐蕃的桥梁,她一生致力于两国的和平,将两国人民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公元680年,文成公主去世了,她永远地和丈夫团聚在一起,她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我们会一直记得这位伟大的女性。
650年,松赞干布因病去世,文成公主被逼迫一起陪葬。唐高宗李治知道这件事情以后,
超哥评历史
2024-10-05 12:16:40
0
阅读: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