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报道称,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适得其反,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投资上胜过竞争对手 据statista网,今年6月,媒体报道称,欧洲各国政府正在争夺中国的金融关注。在欧盟层面,有关进口关税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欧盟试图从零开始建立自己的过渡供应链,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中国更廉价、更优质技术的影响。然而,在国家资本层面,钱的声音更大。 匈牙利是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的全球转型投资“海啸”的受益者之一。这个经常与位于布鲁塞尔的欧盟中央政府不和的中欧国家拥有两家韩国电池工厂,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BYD)将其第一家欧洲工厂选址在这里。波兰是中国转型投资的另一个受益者——中国跃进汽车(Leapmotor)及其新的合资伙伴斯特兰蒂斯(Stellantis)将在波兰建立一家电动汽车工厂。 与此同时,比亚迪也计划在墨西哥建一家电动汽车工厂,原因与它在欧洲建工厂的原因相同: 关税推动。当然,这种建立本地生产以应对关税的策略引起了华盛顿的愤怒。据路透社8月报道,美国政界人士正试图向墨西哥施压,要求其对中国投资者不那么友好。施压运动也奏效了,墨西哥当局拒绝向中国电动汽车投资者提供其他汽车制造商可以享受的任何激励措施。问题是:他们可以把业务转移到其他地方。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今年前8个月,中国的海外投资增长了12.5%,达到约1122亿美元。报告指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很多资金都投向了转型技术。一家名为气候能源金融(Climate Energy Finance)的澳大利亚研究公司表示,自2023年初以来,该公司报告了130笔转型投资交易,海外项目的最终投资决策总计价值1092亿美元。 有趣的是,气候能源金融总监蒂姆•巴克利向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中国企业不仅在海外投资新的制造能力。它们也在输出“技术、工程、供应链和融资能力”。 牛津经济研究院研究员Betty Wang对英国《金融时报》表示:“与美国和日本等最大的全球投资者相比,(来自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正以我们无法忽视的规模增长。”《气候能源金融》(Climate Energy Finance)补充称,投资激增之际,中国国内的转型技术成本正在大幅下降。从本质上讲,中国似乎在出口廉价的转型。然而,在欧洲和北美,企业正在努力降低成本,而且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一点在电动汽车领域尤为明显。英国《金融时报》上周再次报道称,由于销量下降,欧洲汽车制造商正面临长期低迷。“我们都认为情况会恢复正常,但情况正在恶化。突然间,负面因素加速增加,恶化程度很大,”杰富瑞(Jefferies)的一位分析师对该报表示。 现在事实证明,欧洲的电动汽车在价格上无法与中国的电动汽车竞争,而且往往是在质量上,所以它们在苦苦挣扎,欧盟通过实施保护主义政策帮助中国在当地建立工厂。整个转换技术的情况都是一样的。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Wood Mackenzie直截了当地陈述了事实:没有中国,就没有能源转型,这并非偶然。这一说法与铜有关,但它似乎越来越适用于整个能源转型。 #来谈谈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关税# #中国电动汽车#
外媒报道称,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适得其反,中国在全球电动汽车投资上胜过竞争对手
睿诚评世界
2024-10-07 08:35:2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