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成高危行为?近年来,“扶老被讹”事件频发,令不少人望而却步

猫酱聊社会 2024-10-11 15:39:21

 “扶老人”成高危行为?近年来,“扶老被讹”事件频发,令不少人望而却步,社会良知遭受拷问。李玫瑾教授出手了,敲诈者可能要面临严厉的惩罚!针对这一乱象,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提出强硬态度:对于“天价赔偿”的勒索行为,必须以“敲诈勒索罪”立案调查!一旦证据确凿,即使达不到刑事处罚标准,也要处以高额罚款,绝不姑息!李玫瑾教授的建议能否成为遏制“扶老被讹”现象的利剑? 最近,网上因为“扶老被讹”这事儿,又炸锅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李玫瑾教授,她对“扶老人被讹”的事情提出了一个建议。她说,以后碰上这种事,要是老人家属来了,不问青红皂白就张嘴要钱,那就直接告他们“敲诈勒索”。 这话一出,评论区瞬间沸腾了!网友们纷纷表示:李教授说得对!早就该治治这帮人了! “扶”or“不扶”? 当道德困境遇上法律之争。说起来,“扶老被讹”这事儿,这些年可没少上热搜。每次一出来,网友们都得吵翻天。这次也不例外。支持李玫瑾教授的人,那叫一个多啊!有人说:“早就该这样了!讹人的人就该受到法律的制裁!”有人就说:“我真遇到过这种情况!还好有摄像头,不然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你看,大家伙儿都被“碰瓷”这事儿给整怕了! 当然,也有网友表示担忧。他们说:“万一是误会呢?万一老人真的是被撞到的呢?”还有人说:“现在这个社会,谁还敢随便扶人啊?要是遇上讹诈,那可就难说了!怎么说呢,大家说的都有道理。一边是怕被讹,一边是想做好事,这可真是让人左右为难啊! “扶老被讹”,根子在哪? 其实,“扶老被讹”这事儿,说到底,还是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在作怪。首先,有些人法律意识淡薄,为了点钱,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其次,法律上对“敲诈勒索罪”的认定,还存在一些模糊地带,给了这些人可乘之机。再者,有些老人因为经济困难,或者缺乏社会保障,就想着走歪门邪道,这也是一个原因。 当然,媒体也有一定的责任。有些媒体为了博眼球,过度渲染“扶老被讹”的新闻,搞得人心惶惶的。 李玫瑾教授的建议,靠谱吗?说实话,这招还是挺狠的。你想啊,要是真因为讹人被判刑了,那谁还敢干这种事啊?而且,这也给那些想做好事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就不用担心被讹诈了。 但是,这个建议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怎么才能证明是“敲诈勒索”呢?万一没有目击者,也没有监控录像,那怎么说得清呢? 再比如,有些老人确实是需要帮助的,但因为沟通不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误会发生,这种情况又该怎么处理呢? 别慌!多管齐下才能解决问题要想彻底解决扶老被讹的问题,只靠一条建议肯定是不行的。 首先,法律上得跟上。要明确“敲诈勒索罪”的认定标准,加大对“碰瓷”行为的惩处力度。其次,还得加强道德教育。从小就要教会孩子乐于帮助别人,遵守法律。另外,要完善社保体系,让老人有个可靠的依靠,安心养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然,媒体也要负起责任来,要客观理性地报道新闻,不要为了流量就瞎编乱造。 “扶”起的不仅是老人,更是社会的良心说到底,“扶老被讹”这事儿,考验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良心。咱们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别人需要帮忙时,别犹豫,勇敢地搭把手。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一定能创造一个安全、友善、互信的社会环境! (信息来源:李玫瑾个人账号)

0 阅读:8
猫酱聊社会

猫酱聊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