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景区违规圈地收费 文旅局审批引争议[微风] 近日,一则关于甘肃扎尕那景区“拦路收费”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将这个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的景区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视频中,一位女性游客质疑景区的收费行为,称自己只是在国道上行驶,并未进入景区,却被要求缴纳门票费用。 这一事件迅速引发了公众对景区管理和旅游权益的广泛讨论,也让人们对甘肃文旅部门的管理能力产生了质疑。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10月11日,一位自驾游客在经过扎尕那景区时,被告知需要购买景区门票。这位游客表示,自己只是在国道上行驶,并未进入景区范围,不应该被要求购票。 景区工作人员坚持,只要经过该路段就必须购买门票。这种做法引起了游客的强烈不满,她将整个过程拍摄下来并发布到网上,瞬间引发了广泛关注。 视频中,游客的声音充满了困惑和愤怒:“我们走的是国道,也没有进入你们景区。”她认为,景区的这种收费行为无异于“拦路抢劫”,是对过路者的不公平对待。 这种情绪也得到了众多网友的共鸣,许多人表示自己也曾遇到类似的情况,对景区这种“圈地收费”的做法深感不满。 面对舆论压力,10月12日,扎尕那景区管理方做出了回应。他们解释说,景区的南北门之间只有48公里,即使是新手司机,3个小时也足以通过。 他们还提到,原本限时1小时的规定,考虑到山路的崎岖,已经放宽到了3个小时。如果超时,只能补票。 景区工作人员强调,所有的规定都可以在扎尕那的公众号上找到,并且都是经过文旅局批准的。 然而,这样的解释并没有平息公众的怒火。许多人质疑,为什么一条国道要被划入景区范围?国道本应是公共设施,为何要收费? 更有网友指出,3小时的时限并不合理,因为山路复杂,很容易因为堵车或其他突发情况而超时。 事实上,这并不是扎尕那景区第一次因为“拦路收费”引起争议,早在8月2日,甘南州交通运输局就对扎尕那景区的“国道收费”问题进行了核查。 当时,官方给出的答复是:对于那些因不可抗力因素——如堵车、自然灾害、车辆受损等原因——而不得不滞留景区内的过往车辆,只要提供相应的图片、视频等证据,景区工作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确保每一位旅人都能得到公正的对待。 从这次事件来看,这一规定似乎并未得到严格执行。 这种“圈地收费”的做法不仅存在于扎尕那,在全国其他地方也屡见不鲜。例如,河南省洛阳市的老君山景区曾因在公路上设置收费站而引发争议。 云南省丽江市的虎跳峡景区也曾因类似原因受到批评。这些事件都引发了公众对景区管理和旅游权益的深入思考。 景区与公共设施的界限不清,导致了收费范围的模糊。其次,一些景区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再者,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力,使得一些不合理的做法得以长期存在。 面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应该采取积极措施来解决问题。首先,应该明确国道等公共设施的性质,禁止将其划入景区范围内收费。 应该加强对景区的监管,确保其收费行为合法合理。再者,应该建立有效的投诉和处理机制,及时解决游客遇到的问题。 景区也应该反思自身的管理模式。过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仅会损害游客的权益,也会影响景区的长远发展。景区应该注重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优质的体验来吸引游客,而不是通过强制收费来增加收入。 对于游客而言,在遇到类似情况时,应该勇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保留证据,并向相关部门投诉。同时,也应该提前了解目的地的相关规定,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扎尕那景区的这一事件,不仅暴露出了景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了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如何兼顾景区利益和游客权益,如何实现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期待,通过这次事件,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景区管理,保护游客权益。 也希望景区能够转变经营理念,注重可持续发展,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旅途中留下美好的回忆,而不是争议和不满。 扎尕那的山川,是大自然的馈赠,也是所有人共同的财富。 我们希望,在未来,扎尕那能够找到一个更加合理、更加公平的管理办法,让每一位路过的旅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体验到真正的旅游乐趣。 只有这样,甘肃的文旅事业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游客带来更多的欢乐和满足。 参考信源:南方都市报 2024-10-12 又有景区被指“圈路”收费!回应称进入超3小时需在出口补票
甘肃景区违规圈地收费文旅局审批引争议[微风] 近日,一则关于甘肃扎尕那景区“拦
为兴趣发电
2024-10-13 15:11:3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