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规则都是你定?”2020年,南京女子利用天气预报购买航班延误险,押中了900次,不料被认定骗保300万!面对警方的质疑,女子平淡的表示:“我完全是靠实力赚来的,怎么就违法了?” (信息来源:航班延误骗保300万事件,南京警方最新回应! 媒体:天津广播 2020-06-12) 在金融市场的暗流涌动中,一位普通清洁工的"逆袭"故事引发全国热议,南京女子李云(化名)凭借对天气预报的精准解读,5年内"押中"900次航班延误从保险公司套现300万元。 这场看似完美的"合法套利",最终却以涉嫌保险诈骗收场,李云的辩解掀起轩然大波:"我完全靠实力赚钱,怎么就违法了?"这一案件不仅暴露了保险业的漏洞,更引发了对法律边界的深度思考。 在南京机场繁忙的候机大厅里,李云的身影并不起眼,作为一名普通的清洁工,她每天的工作就是保持机场的整洁,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看似平凡的女性,却在暗中掌握着一项令人惊叹的技能——准确预测航班延误。 李云的"成功"之路始于一次偶然,在与同事闲聊时,她听说了航班延误险这种保险产品,这个信息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让李云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 从那天起李云开始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航班信息,她下载了多款天气预报app,仔细研究各个城市的天气变化规律,同时她也开始留意机场的航班动态,逐渐摸索出一些航班容易延误的规律。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尝试,李云决定付诸实践,她选择了一个天气预报显示目的地可能有暴雨的航班,购买了机票和航空延误险,结果证明她的判断是正确的,该航班因恶劣天气延误,李云不仅拿回了退票钱,还获得了可观的延误费赔偿。 这次成功让李云看到了巨大的"商机",她辞去清洁工作,全身心投入到这个"行业"中,为了扩大"经营"规模,李云甚至想出了一个大胆的主意——向家乡的亲戚朋友借用身份证,以便同时操作多个账号。 李云的日常工作变成了研究天气预报、分析航班信息,她每天都要查看多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比较不同app的预报结果以确保预测的准确性,同时她还要密切关注机场的航班动态,了解各个航空公司的运营情况。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李云逐渐掌握了一套"押中"航班延误的方法,她会优先选择那些容易受天气影响的航线,如飞往东南沿海地区的航班,在购买机票时她会选择那些延误赔偿金额较高的保险产品。 为了避免风险她还会在航班起飞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果发现天气好转就立即退票,就这样李云在短短5年内成功"押中"了900多次航班延误,从保险公司获取了高达300万元的理赔金。 这笔收入远远超过了她作为清洁工时的工资,让她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树大招风,2020年一家保险公司在审查理赔记录时发现了异常。 他们注意到近几年的航空延误险理赔额度比往年高出300多万元,而且有多个账号频繁购买机票后又退票,并多次获得延误险理赔。 经过调查警方发现这些异常操作都指向了李云一人,最终李云因涉嫌保险诈骗被警方逮捕,面对警方的质疑,李云坚持认为自己并未违法,她辩解说自己只是利用公开的天气信息和航班信息,通过合法途径购买机票和保险,并没有伪造任何文件或提供虚假信息。 李云的案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讨论,有人认为她只是钻了保险公司的空子,不应该被定罪,也有人指出即便保险公司存在问题,也不能成为个人实施欺诈行为的理由。 法律专家指出虽然李云的行为看似"合法",但她借用他人身份证投保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欺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保险诈骗罪是指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违反保险法规,采取虚构保险标的、保险事故或者夸大损失程度等方法,骗取保险金的行为。 此外,《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订立保险合同,保险人就保险标的或者被保险人的有关情况提出询问的,投保人应当如实告知,投保人故意或者因重大过失未履行如实告知义务,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 李云的行为虽然没有直接虚构保险事故,但她利用多人身份证大量购买保险的行为,已经违反了保险合同的诚实信用原则,构成了对保险公司的欺诈。 案件犹如一面镜子,折射出了现代社会中个人、企业和法律之间复杂的关系,它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时刻警惕法律和道德的底线。 同时这个案例也暴露了现有保险制度中的一些漏洞,促使我们思考如何在保护个人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之间找到平衡。
“凭什么规则都是你定?”2020年,南京女子利用天气预报购买航班延误险,押中了9
粉墨叔叔登场
2024-10-14 17:41:45
0
阅读:1291
你卖我买nnn
这是保险公司的漏洞,和乘机人有毛关系,法律又没写不准买不准退。
阳神
凭什么?就凭规则不是你定的!
雪尘
贪心的代价,如果只买自己的很可能什么事都不会有。
Boat
玩不起不要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