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些鹰派政治家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日本的侵略行为,甚至不愿意向中国道歉。然而,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却在中国坚定地表示:“日本应该向中国道歉!” 1975年,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首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这次访问对他来说既谨慎又忐忑,主要因为两国间存在历史遗留问题。 1937年,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全面入侵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伤害是永远也无法消散的。 然而,更令人愤怒的是,面对铁一般的事实,日本的一些政治家却不愿意承认他们对中国造成的伤害,甚至抨击中国故意歪曲历史,在国际上抹黑日本。 由于这些政治家的颠倒是非,日本很多百姓和商人都对中国产生了不好的印象,甚至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历史一无所知。 稻盛和夫作为一名日本企业家,他获取信息的能力比普通百姓要强很多。在踏入中国国土前,他还特意补习了一些中国方面的知识。 但稻盛和夫没想到的是,他到了中国后,遇到的难题比他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这主要还是因为两国关系的原因。尽管当时两国以经济发展为主,但中国民间对于日本人的仇恨却是刻在骨子里的。 又因为日本方面一些政治家否认历史,导致很多中国人在看到日本人时,无论是态度还是语言,都会显得非常激进。 因此,稻盛和夫进入中国后十分低调,除了一些商业洽谈,他基本不会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稻盛和夫在进入中国后,对当年的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得知了南京大屠杀的事,也了解了731事件的始末,这些信息让他深感震惊。 在离开的时候,稻盛和夫表达了要帮助中国的意愿。但他当时只是一名普通的企业家,能力有限。 直到1985年,稻盛和夫再次来到了中国。这时的稻盛和夫已经是日本株式会社的会长,成为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实力企业家。 为了在中国发展业务,稻盛和夫不仅主动在华投资半导体行业,还对我国多地进行了访问,特别是一些大学。 然而,在稻盛和夫的一次大学演讲中,一名中国学生突然大声询问稻盛和夫,日本应不应该为当年的侵略行为道歉。 一时间会场鸦雀无声。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参加聚会的除了中国的大学生外,还有不少日本企业家。 在演讲开始前,主办方就已经叮嘱了那些学生,不要在活动中提及中日历史方面的问题。但主办方还是低估了中国大学生的爱国之心。 其实这个问题对于稻盛和夫来说非常棘手。 如果他否认历史、不愿意道歉,无疑会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怒;但如果他承认历史、同意道歉,回到日本后将会遭受巨大的压力,甚至会断送他在日本的前途。 然而,稻盛和夫早就有了准备。面对中国学生的直接询问,稻盛和夫脸色严肃地回答道:“任何侵略他国、伤害他国百姓的行为,都应该得到道歉!” 一时间,整个会场响起了掌声。从那一刻起,稻盛和夫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可。 其实,中国人不会去恨所有日本人,毕竟那场战争并不是每个日本人都参加了。 中国老百姓恨的是那些依旧拥有军国思想、且不思悔改、否认一切侵略历史的日本人。这样的日本人注定无法在中国立足。 稻盛和夫勇于承认历史,并且愿意道歉。这样的态度已经让国人很满意了。 稻盛和夫的道歉并不是口头上的。他在离开的时候赠送了我国一套太阳能发电设备,这对于善于模仿研究的我国来说是无比重要的。 除此之外,稻盛和夫还主动帮助我国一些贫困的大学生完成学业。根据统计,受到稻盛和夫赞助的大学生人数超过了5000人。 稻盛和夫用他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的态度。只不过像稻盛和夫这样的日本人终究只是少数,中日关系依旧任重道远!
日本一些鹰派政治家不承认南京大屠杀,否认日本的侵略行为,甚至不愿意向中国道歉。然
洋洋爱说史
2024-10-19 15:16:00
0
阅读: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