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0月,蒋介石让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派人抓捕范绍增,宣铁吾将消息散布出去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0-21 16:11:00

1948年10月,蒋介石让淞沪警备司令宣铁吾派人抓捕范绍增,宣铁吾将消息散布出去,等范绍增逃离上海后,这才大张旗鼓的到处寻人。 1948年10月,蒋介石面临内外交困的局势,内战的失利和民心的动摇让他寝食难安。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对一些国民党内部的地方势力产生了深深的戒备,尤其是对那些摇摆不定的军阀,他更是防范至极。川军将领范绍增,就是蒋介石的眼中钉。 范绍增是川军中颇具影响力的将领,他曾是蒋介石的手下,却早已对蒋的统治失去了信心。面对共产党逐渐占据上风的局势,范绍增开始暗中与共产党接触,并在川渝一带积极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一举动传到了蒋介石耳中,蒋感到愤怒又无奈,担心范绍增的动向会引发更多地方势力的倒戈,便决定提前动手。 于是,蒋介石亲自下令,让时任淞沪警备司令的宣铁吾抓捕范绍增,要求将这位地方强人绳之以法。 蒋介石对此寄予厚望,认为只要能抓住范绍增,就能打击地方军阀的反叛势头,进一步巩固国民党在四川的统治。但蒋没有想到,宣铁吾的心思远比他想象的复杂。 宣铁吾与范绍增有着不浅的私交,两人虽属不同阵营,但在过去的岁月中通过种种社交场合逐渐建立了友谊。 宣铁吾在接到抓捕命令后,内心非常纠结。一方面,蒋介石是他的顶头上司,命令不可违抗;另一方面,范绍增是他的朋友,他不愿看到范绍增落入险境。 宣铁吾最终选择了折中的做法。他并没有立刻派兵抓捕范绍增,而是悄悄将消息提前透露给了他。这一决定看似冒险,但宣铁吾心里清楚,只要范绍增顺利逃脱,他便可以向蒋介石交差,而不至于真的伤害到这位老朋友。 范绍增得知蒋介石下令抓捕自己时,正在上海处理事务。他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蒋介石的视线,必须迅速做出决定。 范绍增并非无所准备,他早已在暗中与共产党接触,并计划在合适的时机彻底倒向共产党。因此,宣铁吾的消息让他如临大敌,但也给了他一条出路。 几天后,范绍增秘密离开了上海,直奔重庆。在范绍增的逃亡过程中,他保持着冷静和从容,表面上仍然像平常一样生活和活动,但背地里则做了详尽的安排。他不仅躲过了蒋介石的追捕,还成功回到了他的大本营,等待着下一步的行动。 宣铁吾在确认范绍增安全逃离后,才开始“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命令。他大张旗鼓地展开所谓的抓捕行动,派兵在上海各地搜查范绍增的行踪,制造了一场轰动的抓捕戏码。 但这场戏只不过是为了安抚蒋介石,因为所有人心里都清楚,范绍增早已远走高飞,蒋介石此时再愤怒也无济于事。 那么,范绍增为何如此决绝地选择逃离?答案不仅仅是为了自保。事实上,范绍增早在此之前就开始倾向于共产党。 他看透了国民党内部的腐败和蒋介石的无能,意识到国民党的统治已经无法持续。对于一个长期在地方掌控实权的军阀来说,他比谁都清楚,靠拢共产党才是他的出路。 范绍增的立场转变并非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他与国民党的矛盾日益加深,而共产党在战场上的节节胜利让他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逃离上海后,范绍增回到四川,并积极为重庆解放做准备。他不仅放弃了国民党给予的军职,还暗中联络共产党,协助他们进行起义计划。 1949年,范绍增正式投向共产党,带领部队在四川起义。 范绍增的起义标志着国民党在西南地区的统治遭到致命打击,尤其是在川渝一带,范绍增的倒戈为解放军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一事件加速了四川和重庆的解放进程,范绍增也因此成为解放军的重要助力之一。 范绍增的起义不仅仅是个体行为,它体现了当时众多地方军阀在国共内战中的抉择。当他们看清国民党的失败已成定局时,纷纷选择顺应历史潮流,站到了人民的阵营一边。而范绍增的行动,正是这一历史进程的生动缩影。 对于蒋介石而言,范绍增的背叛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尤其是范绍增在川渝地区的影响力,让蒋介石失去了对这一重要区域的控制。这一连串事件也加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溃败,四川和重庆的解放成为国民党大势已去的又一标志性事件。 从一开始的抓捕命令,到范绍增的成功逃离,再到他最终选择起义,整个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宣铁吾的“拖延”,范绍增的果断选择,以及蒋介石的愤怒和无力,都成为了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

0 阅读:70
李小哥知识说

李小哥知识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