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年,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在溪口病逝。临终前,蒋母留下遗嘱,提出三个要求:死后不和丈夫蒋肇聪合葬;希望蒋介石在老家办一所学校;一定要报答至亲好友的恩情。 1922年,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即将去世,蒋介石在榻前流着泪,听着母亲最后的遗愿。 “我死后,不必和蒋肇聪好合葬,你以后最好要在家乡办一所学校,要好好报答至交好友的恩情,不要让他们心寒。”蒋介石都流泪答应,后来,蒋介石一一完成了母亲的遗愿,王采玉也被称为“幸福的女人。” 王采玉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父母并不重男轻女,他们认为女子和男子一样需要读书识字,他们将王采玉送到了学校,期待女儿能读书明理,将来有一番作为。 好景不长,一场急病让王采玉的父亲突然去世,王家的生活水平骤降,看着年纪尚幼的弟弟和柔弱的母亲,王采玉就算再不甘心,也只能辍学照顾家庭。 后来,王采玉嫁给了一个姓俞的长工。婚后不久王采玉就生下儿子,原本日子也算过得还可以,可没过多久,厄运接连袭来,她的家乡爆发了瘟疫,儿子和丈夫先后去世,王采玉一下子又变得孤苦无依。家乡都在传王采玉克父、克夫、克子,是个命极硬的女人,谁碰谁倒霉。 王采玉万念俱灰,她觉得自己再过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了,于是就想落发为尼。 谁知就在去尼姑庵的路上,王采玉遇到了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一看到王采玉,就大喊着她是大吉之人,日后必定富贵无极。王采玉听了这话,只觉得好笑,自己现在这种境遇和大吉大利有什么关系? 她摇摇头,来到了尼姑庵门口,在门口,王采玉又看到了那个算命先生,她非常惊讶、不知道这个算命先生跟着她来尼姑庵干什么? 算命先生直接上前,苦口婆心劝说对方不能落发,否则会错过大富贵,王采玉沉默良久,一方面她有点想要相信算命先生的话,毕竟谁不希望自己大吉大利呢,另一方面她也实在不想回去面对流言蜚语,所以最终她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法子—带发修行。 几年过去之后,王采玉在家里堂哥的介绍下,认识了蒋肇聪,那时蒋肇聪是一名商人,前两任妻子都去世了,所以并不在意王采玉“克夫”的名声。 于是,王采玉还俗了,她嫁给蒋肇聪,并于1887年生下蒋介石。 蒋介石果然不负“贵子”的名头,他后来得到孙中山的赏识,走进了权力中心。 蒋介石的父亲在蒋介石年幼的时候就已经去世了,所以他一直是母亲养大,他和母亲之间的关系非常亲密,他也实现了母亲的心愿。 在蒋介石发达之后,他的身边有很多王家人,其中包括王采玉的堂兄王贤甲的儿子以及他父亲和母亲的媒人王贤东等都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甚至蒋介石会为王家人专门设置一个职位,但是实际上不需要王家人去做太多的事情,等于就是挂职领工资。 蒋介石还按照王采玉的遗愿在溪口建造了一所学校,王采玉曾经有一个读书的梦想,但是由于家道中落,她不得不选择离开学校,为了实现更多人的梦想,所以她要求蒋介石建造学校,蒋介石也完成了王采玉的这一愿望,他后来还扩大了学校的规模,让更多学生有了报名的机会。 至于最后不和蒋肇聪合葬,是因为蒋肇聪之前都已经有了两任妻子,按照封建礼法,王采玉的地位是在她们之下的,但是王采玉是一个向往自由平等的女性,她不愿意让自己在死后都要屈居人下,所以她最终选择了自己一个人葬在一个墓穴当中。 在王采玉去世之后,蒋介石也继续了自己的读书之旅,前往日本留学,寻找济世安民的办法,这段留学生涯也影响了他日后的政治主张。 蒋介石实现了他母亲的愿望,他是一个有孝心的孩子,每年扫墓的时候都会前去看望他母亲,经常有人在清明节的时候看到蒋介石一个人跪在墓前,泪流满面,。 孙中山曾经亲自为王采玉的墓题写了四个大字:“蒋母之墓。”蒋介石成为国家领导之后,更是每年都修缮母亲的坟墓。渐渐地,王采玉的坟墓越来越豪华,目前已经成为景点了。 王采玉的三个遗愿都被实现,想必王采玉在九泉之下也可以安息了。也许蒋介石做的一些事情并不正确,但他对母亲的孝心却是实打实的,对于这个养育自己的人,蒋介石只有感激。
民国十年,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在溪口病逝。临终前,蒋母留下遗嘱,提出三个要求:死后
超哥评历史
2024-10-22 00:18:35
0
阅读: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