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1名中南学院大学生,在毕业前,突然被2名没军衔的神秘军人带走。在军人看管下,他签下一份协议,随后如同人间蒸发一般,销声匿迹38年。[太阳] 1955年,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一个即将毕业的年轻人收拾了几件简单的行李,匆匆告别了家人。 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30年。 他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信。 这个年轻人名叫王明建,在同学眼中是个不折不扣的“学习疯子”。 图书馆是他大学生活中最熟悉的场景,他总是穿梭于书架之间,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 然而,那一年的命运却悄悄发生了变化,把他引向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毕业前,王明建被两个穿着军装的人叫去了校长办公室。 没有过多的解释,只有一纸保密协议和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摆在他的面前。 他即将投身一项神秘的研究,一个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领域——原子能。 面对这份意外的邀请,王明建二话没说,直接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对他来说,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他告别了熟悉的校园,告别了亲人,也告别了自己原本平静的生活,从此踏上了一条隐姓埋名的科研之路。 王明建被派往长沙的309大队,这里聚集着一群和他一样满怀报国热情的年轻人。 他们离开繁华的城市,来到艰苦的地方,为了同一个目标,日夜努力奋斗。 然而,挑战接踵而至。 苏联专家突然撤离,让原本就十分艰难的原子弹研制工作雪上加霜。 面对困境,毛主席发出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伟大号召,这给王明建和他的同事们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王明建被紧急调往北京,参与原子弹核心技术的攻关。 他工作起来没日没夜,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恨不得每分钟都能变成两分钟用。 在简陋的实验室里,经常能看到他忙着做事,和同事们热烈地讨论问题。 然而,就在王明建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的时候,一封来自家乡的电报,却让他的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 电报里说,奶奶病重,想在临终前再见他一面。 一边是国家利益,一边是亲人的呼唤,王明建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最后,他咬牙忍住伤心,选了第一个选项。 他给家里回了一封电报,只有短短几个字:“工作很忙,回不去。” 这几个字,饱含着多少无奈和辛酸,只有王明建自己知道。 他把对家人的思念藏在心里,专心致志地投入科研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发明了“简易炼铀法”,为中国建造第一座自主炼铀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升起了一团巨大的蘑菇云,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了。 那一刻,整个中华民族为之沸腾,王明建也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他知道,自己和同事们几十年的付出,终于换来了这一刻的荣耀。 直到1995年退休,王明建才终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 30年的秘密,30年的付出,他从未向家人透露过半个字。 面对家人的疑问,他只是淡淡地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王明建的故事,是千千万万个为中国核事业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的缩影。 他们不图名声,默默无闻,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国家打造了核盾牌。 他们的名字或许无人知晓,但共和国的史册里永远记得他们的功绩。 【信源】信息来源:中国青年网中国人的故事|30年深藏功与名!致敬原子弹燃料功臣王明健 ========================
1955年,1名中南学院大学生,在毕业前,突然被2名没军衔的神秘军人带走。在军人
静芙说事儿
2024-10-22 16:51:0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