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9日晚10点,五华山电闪雷鸣,云南省主席卢汉家中却灯火通明,一场决定云南命运的会议正在秘密进行,仅仅一小时,这位将领就彻底改变云南的局势,他究竟做了什么? (来源:云南档案网:云南起义) 1949年,对国民党来说,注定是无比艰难的一年。 解放军势如破竹,接连解放了贵阳、重庆等西南重镇,国民党在西南地区的统治摇摇欲坠。 就连曾经不可一世的胡宗南集团,也被死死地围困在成都。 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只能在12月7日宣布“政府”迁往台湾,妄图负隅顽抗。 此时的云南,虽然表面上还被国民党控制,但实际上早已暗流涌动,一场革命的浪潮正在悄然酝酿。 我党在云南经营多年,拥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学生运动风起云涌,地方武装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游击战争的烈火几乎烧遍了云南的每一个角落。 眼看着国民党大厦将倾,卢汉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长期以来,他作为滇军将领,没少受到中央军的排挤和打压,他和蒋介石之间,早已貌合神离。 更重要的是,卢汉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共产党主张“为人民服务”,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而国民党腐败无能,早已失去了民心。 面对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卢汉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果断的决定:起义! 为了确保起义的顺利进行,卢汉可谓是煞费苦心。 从12月1日起,他就开始秘密部署,以“请病假”为名,在家中闭门谢客,暗中召集心腹,商讨起义计划。 为了防止国民党特务破坏,卢汉还下令成立昆明警备司令部,加强治安管理,实行严格的交通管制,并对航空旅客进行审查,严密监控军政特务的动向。 12月9日下午,国民党要员张群、李弥、余程万等人相继飞抵昆明。 卢汉将计就计,以“张群莅昆”为由,邀请这些国民党军政要员到家中赴宴,实际上却将他们秘密扣押,彻底断绝了国民党在云南的指挥系统。 当晚10点,卢汉登上五华山光复楼,向全省军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广播讲话,正式宣布云南起义。 消息一出,举世震惊。 第二天,五星红旗就飘扬在了昆明的上空,宣告着云南的解放。 毛主席、朱德总司令也发来贺电,对云南起义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云南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殷切希望。 然而,就在云南人民欢庆解放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却悄然降临。 远在成都的国民党“陆军司令部”不甘心失败,竟然越级指挥李弥、余程万的部队,兵分两路,向昆明发起了疯狂的反扑。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卢汉沉着应对,他深知,昆明是云南的首府,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他下令滇军拼死抵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为了缓解昆明的压力,卢汉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释放李弥! 他以李弥的夫人和部下为人质,希望李弥能够信守承诺,命令部队停止进攻。 然而,利欲熏心的李弥根本不顾人质的安危,出城后立即撕毁协议,继续率军进攻昆明。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另一位被释放的国民党将领——余程万,却做出了与李弥截然相反的选择。 余程万回到部队后,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 他深知,国民党大势已去,云南的解放是大势所趋,继续抵抗只会造成更多的流血牺牲。 于是,他力排众议,下令部队停止进攻,撤出昆明,转进滇南。 余程万的“临阵倒戈”,让李弥的阴谋彻底破产。 孤军深入的李弥见势不妙,也不敢再恋战,只能灰溜溜地撤往蒙自、开远一带。 至此,云南起义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回望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云南起义的成功并非偶然。 它是时代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更是历史的选择。 它不仅加速了西南地区的解放,也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然而,历史不能假设。 如果当初余程万没有信守承诺,而是像李弥那样执迷不悟,那么云南起义的结果将会怎样? 我们不得而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顺应历史潮流,站在人民一边,才能最终赢得胜利。
1949年12月9日晚10点,五华山电闪雷鸣,云南省主席卢汉家中却灯火通明,一场
麒阁天下事
2024-10-23 18:48:03
0
阅读: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