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香港富商胡应湘斥资30亿承建了虎门大桥。他曾放话:“等收回成本后,

怀瑶看娱乐 2024-10-24 16:00:52

1990年代,香港富商胡应湘斥资30亿承建了虎门大桥。他曾放话:“等收回成本后,我就把这座大桥捐给国家!”然而,这座桥日均收入400万,一年收入超10亿,面对如此巨大的财富,胡应湘真的会兑现承诺吗? 胡应湘,这位香港地产大亨,早在1980年代就以敢打敢拼的作风闻名商界。他并非仅仅是个商人,更是香港基建领域的领军人物。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虎门大桥——这座连接广州和深圳、贯通珠江东西两岸的关键工程,成了上世纪90年代的一大壮举。 建成后,这座大桥不仅极大缓解了两岸交通压力,还见证了中国南方经济的飞速发展。 回到当时,建造虎门大桥并非易事。30亿的投资在90年代算得上是天文数字,工程难度也不小。 然而,胡应湘坚持要承接这项工程。他不仅看中了交通基础设施对未来发展的重要性,还深知大桥的商业潜力。为了拿下这块“香饽饽”,他不惜冒巨大的风险,也付出了相当的心血。 虎门大桥不仅象征着一座桥梁的建设,还代表着他对中国经济腾飞的信心。 大桥建成后,运营成绩让人惊讶。每日400万元的收入,意味着一年就能进账十多亿,远远超出当时的预期。 胡应湘的投资显然大获成功。每当提起大桥的盈利情况,胡应湘总是带着自信的微笑,似乎从未怀疑过自己当初的决定。 然而,当初的豪言壮语“捐桥”的承诺,却开始让人疑惑。毕竟,这座桥每年带来的利润实在太过诱人。 时光流转,几年间,虎门大桥的收益已足够覆盖建设成本。这座桥每天川流不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命脉之一。胡应湘的承诺,也被公众不断提及。 许多人开始猜测,他是否真的会在收回成本后,将这座桥捐给国家?面对巨大的财富,商人能否舍得放手?质疑声四起。 在公众的密切关注下,胡应湘终于做出了回应。他在一次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并没有忘记当初的承诺。不过,他也坦言:“桥已经不再仅仅是我的了,它代表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 将来如何处理,需要综合考虑。”这番话既保留了自己当初承诺的余地,又巧妙地规避了具体捐桥的时间表。 同样的故事,也曾在福建上演。中国知名企业家曹德旺,福耀玻璃的创始人,也是一位以慈善闻名的商界大亨。2015年,曹德旺斥资40亿修建了福州到长乐机场的福耀高速公路。 这条高速在当时极大缓解了福州的交通压力,成为当地的重要交通动脉。和胡应湘类似,曹德旺在动工之初便宣称:“我建这条高速公路不是为了赚钱,我会把它捐给国家。” 福耀高速建成后,收入同样不菲。尽管修建这条高速的初衷是为家乡发展做贡献,曹德旺的“捐高速”承诺依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几年后,曹德旺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将福耀高速的所有权无偿移交给了国家。面对公众的称赞,他平静回应:“我赚的钱够用了,国家和人民的需求更重要。” 胡应湘与曹德旺,两位在不同地区的企业家,都选择了在基建领域留下自己的足迹。他们的故事虽然相似,但背后的动机和商场智慧却不尽相同。 最终,胡应湘逐步将大桥股份移交给国有机构,曹德旺则直接捐赠高速。他们用行动展示了商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无论如何,这两段故事成了90年代中国商界与基建发展的一部分。这不仅是商业成功的象征,也是那个时代企业家对国家责任的深刻诠释。

0 阅读:1
怀瑶看娱乐

怀瑶看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