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12月18日,北京法院卢沟桥刑场的天空阳光飘荡,万里无云。徐小媚无比留恋的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突然”哇“地一声凄厉地哭了出来。而她曾经为之奋斗的梦想,她风华正茂的年纪,以及她所有的爱恨情仇,随着她渐渐哽咽的哭泣和一声沉闷枪响烟消云散了。就在10天之前,曾任《中国青年报·大教育时代周刊》主编助理兼办公室主任的徐小媚,因故意杀人罪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98年,徐小媚决定离开宜昌,踏上北上的列车,那一年她25岁,离婚不久,决心甩掉一切桎梏。 她在北京的生活并不如意,学历不高、工作经验不足,几度碰壁,只能在地下室住下,靠摆地摊谋生。 然而徐小媚心里始终有个梦想——要成为一名记者,或者成为在社会上有影响力的人。她一直在寻找机会,不愿放弃。 2001年,机会终于出现了,中国青年报招聘记者,徐小媚得知消息,满怀希望地前往招聘会。 她精心打扮,带着虚构的简历和伪造的学历,站在了中国青年报的展位前。 她的自信引起了《中国青年报·大教育时代周刊》主编周建新的注意。周建新年近四十,风度翩翩,对这个年轻漂亮、充满自信的女子产生了兴趣,他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来编辑部面试。就这样,徐小媚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周刊,成了一名记者。 进入报社后,徐小媚凭借着机敏和社交手段,迅速得到了周建新的信任。不久,她从普通记者被提拔为主编助理兼办公室主任。 职位的提升意味着待遇的改变,徐小媚得以出入高档场所,穿着华丽,享受着物质上的满足。然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她与周建新之间不断加深的私人关系。 两人很快陷入了一段地下恋情中。周建新不仅在工作上提携她,在生活中也对她呵护备至,送她贵重礼物,带她去各类高档场所,满足她虚荣的心愿。 然而,纸醉金迷的生活并没有带来真正的安全感,徐小媚很清楚,自己的地位完全依赖于周建新,一旦失去这层关系,她的生活随时可能崩塌。而周建新也逐渐对她失去了耐心,他的态度变得冷淡,这让徐小媚深感恐惧和不安。 她不愿失去眼前的一切,也无法承受再度回到从前的平凡生活。 2002年1月,徐小媚感受到周建新的疏远和冷漠,意识到他可能随时会抛弃自己。她的情绪陷入了极端,恐惧、愤怒和绝望交织在一起,最终酿成了悲剧。 2002年1月9日,徐小媚找到周建新,两人在海凛宾馆相遇。 那天,徐小媚的情绪已经无法控制,在冲突中,她持水果刀刺向了周建新,疯狂地扎了他六十多刀,致其当场死亡。 行凶后,她从周建新身上拿走了一些现金、手机、存有存款的银行卡以及身份证,仓皇逃离了现场。然而,逃亡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仅仅一周后,徐小媚就在东郊市场被警方抓获。 案件审理过程中,徐小媚供述了她与周建新的复杂关系,以及她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她的辩护律师试图以激情犯罪为由为她减轻罪责,但最终未能奏效。 2002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她死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决宣布时,徐小媚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反应,似乎早已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 在等待执行的日子里,徐小媚的情绪逐渐崩溃。 她开始回忆自己短暂的一生,从宜昌的小镇到北京的大都市,从平凡的家庭主妇到追求梦想的女记者,再到最终成为死刑犯的坠落之路。 她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代价,而这代价是她生命的终结。 2003年12月18日,徐小媚被押赴刑场,行刑前,她与姐姐进行了最后的告别。 她泪流满面,身体虚弱得几乎无法站立,在阳光下的卢沟桥刑场,她发出了一声凄厉的哭声。 这是她对这个世界最后的留恋,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无声抗议。 随着一声枪响,徐小媚结束了她短暂而曲折的一生。她曾经的梦想、追求,以及她所有的爱恨情仇,随着这一声枪响而烟消云散。
2003年12月18日,北京法院卢沟桥刑场的天空阳光飘荡,万里无云。徐小媚无比留
任向前养护说
2024-10-27 15:54:24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