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一女子花了4.6万元购买了辆二手车,谁料,她把车子送去维修时,对方却表示这辆车肯定是个事故车,可女子事先并不知情,她找到了第三方检测,报告显示在已结案的事故中,这辆车最高的定损金额高达22万余元,女子找到车行,想把车子退掉,但对方却嚣张表示这么便宜,不用说都知道出过事故,并让女子找律师,走法律程序! 故事要从她对这辆二手车的期待讲起。作为一个在城市辛勤工作的年轻女子,她攒下这笔钱并不容易,买辆二手车,一方面可以方便通勤,另一方面也算是为自己添置一件心仪已久的“大件”。 当时,她在车行看到了这辆车,外观上没什么问题,价格也合适。虽然心中略有疑虑,但车行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说“没有事故记录,车况良好”,还特别强调“开回家绝对放心”。 她最终心动了,咬咬牙,签下了合同,将这辆心仪已久的二手车收入囊中。 车买回去后的前几天,一切似乎都还正常。每天开着这辆车上下班,让她心情格外愉悦。然而,没过多久,她渐渐察觉到一些细小的异样。 车在行驶过程中,偶尔会有轻微的抖动和异响。虽然不是很严重,但也足够让她心生疑虑。于是她决定送车去做一次常规检测。 正是这一次简单的检测,让她对这辆车的真实“身份”产生了怀疑。 维修技师查看了车子的底盘结构和一些关键部件后,露出了凝重的表情,对她说道:“你这车,应该是事故车吧?”她惊讶极了,连忙反驳说:“不可能,我买的时候人家说这车完全没出过事故!” 维修技师听罢,摇了摇头,沉默片刻后建议她去做个更详细的第三方检测,以便全面了解车辆的状况。 抱着不安的心情,她按照技师的建议联系了第三方检测机构。 几天后,检测报告出炉,结果让她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已结案的事故记录中,这辆车曾涉及多次事故,修复金额最高达22万余元!看到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她既愤怒又无奈,深感自己被骗了。 气愤之下,她带着检测报告,直奔当初买车的车行。她原以为,面对如此清晰的证据,车行会承认错误,愿意退车。 然而,当她找到车行说明情况时,车行老板不仅没有丝毫歉意,反而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冷笑着对她说:“这么便宜,你还想买到啥好车?不用说都知道出过事故!” 老板的话简直让她愤怒到极点。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强硬地表示:“既然你们承诺过无事故记录,现在发现问题了,我就有权利要求退车。” 可老板根本不以为意,甚至讥讽道:“去找律师吧,想退车?走法律程序吧!” 女子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报警。然而警方表示这是经济纠纷,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她冷静下来后决定找律师咨询,希望能通过法律手段讨回公道。 然而,在向律师了解相关法律程序的过程中,她才发现,维权之路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 她的购买合同中并没有明确写明“无事故记录”这一条款,而车行似乎也早有准备,规避了许多可能产生法律风险的细节。 在律师的建议下,她开始收集更多证据,联系上了与这辆车有关的多名前任车主,希望了解这辆车在转手过程中的详细情况。 经过一番深入调查,她了解到,这辆车的确经历过几次重大事故,甚至曾被多次低价出售,每次出售时车况信息都被车行有意隐瞒。 通过这些细节,她逐渐梳理出了一条可能的“欺诈链条”,证明车行在售车过程中,存在故意隐瞒车况信息、虚假宣传的嫌疑。 她带着新收集的证据,再次向车行交涉。面对她手中的证据,车行老板的态度明显有所软化,但仍不愿轻易承认错误,更不肯主动提出解决方案。 无奈之下,她只能在网上公开自己的遭遇,引发了大量关注。 许多网友纷纷表示同情,甚至有一些曾有过类似经历的人联系她,分享自己的维权经验。随着事件的发酵,车行逐渐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老板不得不出面回应此事。 最终,经过多次协商和法律援助,在舆论和法律的双重压力下,车行老板终于答应将车款退还给她,并支付了一部分赔偿金。她的维权经历,也引起了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关注。 事后,她对媒体表示:“通过这次经历,我认识到买二手车需要更加谨慎,不能只看表面,还要进行全面的车辆检测。” 这起事件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许多人对二手车市场的乱象深感忧虑,呼吁政府加强监管,确保买家权益不受侵犯。 而她的经历,正是给所有二手车消费者的一记警钟:面对低价诱惑,不要轻信车行的保证,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检测车况,以免陷入无尽的麻烦之中。
浙江绍兴,一女子花了4.6万元购买了辆二手车,谁料,她把车子送去维修时,对方却表
怀瑶看娱乐
2024-10-27 21:26:44
0
阅读: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