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河南一对夫妻生下残疾儿子不想要,于是,他们将儿子扔在草丛里。谁料,村里一个大龄单身汉不顾一切把他捡回家,结局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丁转成出生时被诊断患有先天性脊柱裂,无法正常行走。 他的亲生父母因无力承担抚养残疾孩子的重担,将他遗弃在了村边的草丛里。 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但没有人愿意收养这个注定困难重重的弃婴。 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之际,村里有名的穷光棍丁金栓站了出来。他住在村边最破旧的房子里,生活拮据,但听闻弃婴的遭遇后,毅然决定将孩子带回家。 "这孩子命太苦了,我虽然穷,但总比让他自生自灭强。"丁金栓说。 村民们纷纷劝阻,认为带着残疾孩子只会让他的生活更加艰难,甚至影响他未来的婚姻。 但丁金栓坚持己见,他给孩子取名"丁转成",寓意这个兜兜转转的孩子最终在他身边找到了归宿。 从此,丁金栓开始了艰辛的抚养之路。他省吃俭用买尿布、奶粉,但依然入不敷出。 不得已,丁转成很小就戒了奶,改喝米糊充饥。随着年龄增长,丁转成的病情加重,双腿逐渐萎缩,只能靠双手爬行。 上学年龄到了,丁转成满怀期待地走进校门,却因无法自理而被劝退。这次挫折让他深刻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 生活艰难,村民们偶尔会接济父子俩。但丁金栓总是教育儿子:"施舍不能白拿,我们要自力更生。"在父亲的影响下,丁转成立志要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17岁那年,丁转成开始了他的第一次创业尝试。他借钱买了10只羊羔,准备养大后出售。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羊羔接连死亡,第一次创业以失败告终。 挫折并未打倒丁转成。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又尝试栽种树苗。可惜技术不成熟,树苗很快枯死。连续的失败让丁转成倍感沮丧,但他并未放弃。 经过深思熟虑,丁转成决定尝试养鸡——技术相对简单,回报周期短。 第一批1000只鸡苗到家后,丁转成兴奋不已。然而,由于管理不当,绝大部分鸡苗夭折,仅存活100只。 这次打击让丁转成痛定思痛,他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改进饲养方法。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批鸡苗存活率大幅提升,丁转成的养鸡事业终于有了起色。 他采用散养模式,让鸡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肉质鲜美,逐渐打开了销路。 随着养殖规模扩大,丁转成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2017年,村里通了网络,他开始尝试短视频营销。 丁转成拍摄养鸡场的日常视频,展示绿色养殖过程,吸引了大批网友关注。 借助网络平台,丁转成的鸡肉销量节节攀升。他还与当地烧鸡加工厂达成合作,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 从一个被遗弃的残疾孩子,到年入百万的养鸡大户,丁转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自强不息。 事业有成后,丁转成第一件事就是为养父盖新房。"没有父亲,就没有我的今天。"丁转成说。他还计划为父亲寻找一位伴侣,报答养育之恩。 如今的丁转成不仅自己富了起来,还带动了全村致富。 他优先雇佣本村村民,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村里将他评为"脱贫致富带头人",但丁转成婉拒了政府的扶贫资助,坚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 2018年,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丁转成终于装上了假肢,结束了靠双手爬行的日子。 看着儿子坐在轮椅上指挥工人干活,丁金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从被遗弃的弃婴到年入百万的创业者,丁转成用自己的故事诠释了生命的顽强。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命运再艰难,只要不放弃希望,坚持不懈,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 为保证阅读体验,部分情景存在演绎 (信息来源:西部文明播报:残疾弃婴被光棍收养,26年后爬着创办养鸡场,逆袭脱贫致富领头人)
1991年,河南一对夫妻生下残疾儿子不想要,于是,他们将儿子扔在草丛里。谁料,村
洛风阐社会
2024-10-28 10:37:4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