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国立博物馆年度特展:埴轮。这是近年来东京国立博物馆做的第三个和日本考古史高度

平松看过去 2024-10-28 11:52:17

东京国立博物馆年度特展:埴轮。

这是近年来东京国立博物馆做的第三个和日本考古史高度相关的特展。日本考古史有三个时代:绳文时代、弥生时代、古坟时代。2018年6月有“绳文”特展,主要介绍绳文时代;2020年1月有“出云与大和”特展,详细介绍了弥生时代;2024年10月的“埴轮”特展则是主要介绍古坟时代(3世纪晚期到6世纪晚期)。

古坟时代起于中国三国时代的“亲魏倭王”卑弥呼,她去世后修建的箸墓古坟被陈寿记载在《三国志》中。之后日本历代统治者纷纷修建巨大的古坟,其中包括异常巨大的大仙陵古坟和誉田御庙山古坟等,这些古坟已经成了世界遗产。

日本的巨大古坟是日本早期本土文化的体现,这些古坟上最有特色的装饰品就是巨大的陶塑,也就是埴轮。这些陶塑的功能类似于中国的石像生,中国石像生出现于西汉时代,不能排除是石像生促使日本人发明了埴轮这种装饰方法。

日本的早期文化其实深受汉魏影响,东汉就曾经给日本赐过很多宝物,最著名的就是东汉光武帝下赐的“汉委奴国王”金印。日本古坟时代前期的大墓“东大寺山古坟”就出土了一把东汉后期的黄金铭文大刀(图8),上面用黄金镶嵌着汉灵帝的中平年号等铭文,很可能是东汉朝廷给倭王封官时下赐的官方刀剑,刀头是日本人自己配的,是中日早期交流的重要证据。

虽说从三世纪晚期就开始有埴轮了,但我们看到的经典华丽的埴轮几乎全都是6世纪古坟时代晚期的作品。包括国宝“挂甲的武人”(图1,图2是彩色复原)、舞蹈的人们(图3)、国宝“绵贯观音山出土埴轮”(图4-6)、插旗马匹(图7)等,无不是6世纪的文物。之后的飞鸟时代佛教传入日本,统治者葬仪改变,埴轮就被废除了。直到近代考古发现,才给世界艺术史增加了一个新的有趣分类。

展厅内一个明星展品是图9,下跪的男子。这样的埴轮有两个,日本的社畜牛马们看了纷纷心有戚戚。我听到旁边一个日本游客和朋友说:这不就是我的样子么…

宝物亲见,合影留念

#谢田看宝#

0 阅读:1
平松看过去

平松看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