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育“6”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水镜看民生
2024-10-29 21:17:25
关于这句话我觉得特别想和大家聊一聊我的认知!
咱们就拿入托开始说,幼儿园的基本要求是能吃饭喝水,能自主大小便,会穿衣….等等的基本生活技能,对呀!咱们孩子三岁之前就是学这些东西,基本的生活技能!在说多一点,什么时间吃饭,什么时间睡觉,见到长辈怎么称呼…等等,这些都是生活基本技能呀!
而3到7岁孩子主要成长在心里方面,这时候的孩子已经开始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了,您会发现孩子已经开始不太听话了
因为他在做自己的心里建设,在还没有接触到太多的社会学,或者说知识的情况下,孩子现在还是自己!这个时期咱们就不能用说教的方式对孩子了,他已经不会听你的了,因为他在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在寻找未来的自己!
您问哪个能讲国学的大咖都会告诉你,教育孩子先正自己,也就是先教育自己,做你自己该做的事,让孩子去看,去模仿或者去评判!
“你暴躁的对待别人,或者整天的打麻将,或者夫妻天天吵架,争论…后面就不用想了”,
这个时期如果您强加给孩子您自己认为的教育,这四年的时间很可能会变成一个牢笼!永远的困住孩子的心
举例
这个时期您让孩子就开始学知识,那他就会认为学知识就是未来,对于知识的卷,我想已经有很多父母吃到苦头了,小学他没办法反抗,刚到初中就有不学了,有幸上了高中考上大学的,给父母写信“您要的大学我考上了…”就算顺利的工作了,真正有几个觉得自己活的像自己呢!有些孩子不需要父母的督促,一样学的好,那就是他自己的认知,他当然能学的很好,将来过的也很好,因为那就是他自己!
太多太多失败的案例了,一家人都在痛苦的边缘挣扎!
在举例
狼孩的故事,那些超过七岁被救回来的孩子,即使他们学会了一些人类的基本技能,也都是活不长的,因为心里建设已经完成了!这个建设要陪孩子到老的,也就是一辈子!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孟子的一句话,解释大家可以去查,我是语文不及格,也解释的不太透,但我就知道不能代替孩子做事,让他自己去“试”《毛教员的实践论》,去做,去发现
我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儿子放心大胆的给自己做主,没事!现在还小,错了咱们能回头,爸爸妈妈也能给你扛点事,但你大了还不会,在出问题,也许爸爸妈妈真救不了你,你遇到的困难越多越好,那都是增益其所不能”!!!
人生像养生一样,一生是平衡的,先困难重重,而且还悟道了,后半生顺利,没悟道的也很多,也就一辈子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