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周扒皮都狠!”江苏南京,外卖小哥每天工作12个小时,用54天跑出来2182单,算一下开工资能拿到10751块钱,可给小哥乐坏了!岂料,发到手的工资却只有5534元,足足少一半。小哥一气之下把平台起诉到法院,经过一审二审,法院是这样判的! 那年,算命先生曾言小孙黄袍加身,果然。 18岁的小孙每天清晨出发,风雨无阻,偶尔可以在送单的间隙瞥见一缕阳光落在摩托车的车头,但更多时候,他只是在争分夺秒的路途上,与时间赛跑,与饥饿的订单较劲。 他跑完了2182单,从街头到巷尾,从城市的中央到边缘,几乎踏遍了南京的每一个角落。这54天的日日夜夜让小孙的心里笃定,这些辛劳是有回报的,这样的努力总会收获应得的报酬。 而他的内心预期似乎很清晰:每天大概12个小时的辛劳,54天完成的所有订单,总收入应当在一万元以上。 只是,在他等待的结算日里,预期中的奖金和辛苦的回报并没有如愿而至。当他查询到工资记录时,眼前的数字似乎在嘲笑他的憧憬,总额竟然不到六千元,与他预期的差距之大让人震惊。 那一刻,小孙的脑中回闪着过去近两个月中的每一个疲惫瞬间。 小孙问了公司财务,等待的答案却似乎同样带着冷冰冰的漠然,“工资是系统自动结算的,我们无法更改。” 但工资的扣减原因和扣款明细都像被隐藏在了某个不透明的系统后面,小孙觉得自己像是面对一道坚固的墙壁,这堵墙没有任何缝隙,没有解释,也没有同情,仿佛在告诉他这就是现实。 在后续沟通无果的情况下,小孙下定决心,他要争取这本应属于自己的工资。于是,他带着这些困惑与不满,将公司告上了法庭。 在一审的诉讼中,小孙心中抱着某种不安的期待,心想着能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让平台给出一个公正的解释。但法院的一纸判决让他的心顿时跌入谷底——他的诉求未能得到支持。 法庭的理由是,他与公司之间并无劳动合同,他的工作并不属于传统的雇佣关系。 小孙第一次体会到一种迷茫的无力感,他觉得自己被置于一种灰色的“游离”状态中,工作的时候是一名公司派遣的骑手,而在工资结算上却变成了一个陌生的影子。 尽管一审的失败让他短暂失落,但他并未放弃,反而愈加坚定地在二审中继续争取自己的权利。小孙寻找到律师,在律师的帮助下,逐渐收集并整理了他所有的工作记录。 他还发现自己并非孤例,身边有不少骑手们也经历过类似的扣款,他们与公司之间似乎总隔着一道模糊的线,骑手们的劳动投入却始终难以被公司完全承认。 二审中,代理律师提出了多项关键证据、每日的打卡记录、平台设定的收费标准、固定的上下班时间以及小孙的全部收入都来自于配送服务。 二审的法官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案例,在法官看来,小孙不仅被固定的上下班制度约束,且公司对收入的分配也牢牢掌控,这种从属关系已经打破了合同的界限。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支付小孙拖欠的工资差额5217元,并加上夏日高温下的补贴522.5元。 法院的最终判决不仅仅是小孙的胜利,更是一次对劳动关系的重新定义。在这过程中,律师和法官揭开了骑手与平台之间的深层次关系,强调了骑手们的经济从属地位。 小孙只是千千万万个外卖骑手中的一员,他们往返于城市的街巷,虽辛苦却也拥有对工作的追求。但当他们遭遇工资扣款、保障缺失,甚至面临维权无门的困境时,是否也能如小孙般勇敢去争取? 小孙依然是那个奔波在街头巷尾的年轻骑手,但在这份辛劳之外,他似乎更深刻地明白了自身所处的环境。 【信息来源:外卖小哥跑2182单仅拿到5534元!二审判了! 2024-05-01 07:44·光明网】
“比周扒皮都狠!”江苏南京,外卖小哥每天工作12个小时,用54天跑出来2182单
周律鸣不评
2024-11-01 12:03:0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