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贺龙的儿子贺鹏飞的葬礼上,他的母亲薛明不停的哭泣着,嘴里一直重复着

聊聊环宇事 2024-11-03 12:07:06

2001年,在贺龙的儿子贺鹏飞的葬礼上,他的母亲薛明不停的哭泣着,嘴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 2001年春,一场葬礼悄无声息地进行着,与逝者生前的低调行事风格如出一辙。 哀乐低回,气氛凝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薛明,几近崩溃。她反复念叨着儿子和丈夫,语气中满是难以言喻的悲痛和难以释怀的疑问。送走丈夫贺龙元帅后,她独自支撑着这个家庭,如今,唯一的儿子贺鹏飞也离她而去,留下她独自一人面对这无尽的空寂。这位老人的悲恸,也揭开了贺鹏飞不平凡人生的一角。 贺鹏飞,一个承载着红色基因的名字,注定了他不同寻常的人生轨迹。他是开国元帅贺龙的独子,特殊的家庭背景赋予了他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贺鹏飞的童年并没有沾染上特权阶级的色彩。他的父亲贺龙坚持对他进行严格的教育,强调朴素的生活作风,并反复告诫他不要因为自己的身份而有任何特殊待遇。 贺龙的教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贺鹏飞,培养了他坚韧的性格和低调务实的作风。这种教育方式也与央视主持人董卿的成长经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董卿的父亲同样对她要求严格,从抄写古文到清晨长跑,再到15岁时在宾馆做清洁工的经历,这些都磨练了她的意志,塑造了她坚韧不拔的性格。 贺鹏飞的学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然而,特殊的时代背景让他的求学之路充满坎坷。在被迫中断学业后,他上货船打工,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在周总理的关怀下,他才得以重返校园,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甘肃一家汽修厂工作,他与工友们同吃同住,没有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这段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直到几年后离开汽修厂,工友们才从他寄行李的地址上得知他是贺龙元帅的儿子。 命运的齿轮继续转动,贺鹏飞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父亲去世的噩耗传来,他深感肩上的重担。1977年,他参军入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他没有选择舒适的岗位,而是投身于国防科技研究,这在当时充满争议,尤其是他的母亲薛明极力反对。 但贺龙元帅生前对国防科技的重视以及贺鹏飞本人的坚定信念,最终让薛明接受了这个现实。 在海军任职期间,他敏锐地意识到中国海军需要拥有自己的航母,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在那个技术封锁的年代,引进航母的难度可想而知。贺鹏飞顶住压力,四处奔走,多方协调,克服重重阻力,最终促成了瓦良格号航母的购买。从购入废弃的瓦良格号航母外壳,到辽宁舰的最终问世,这其中凝聚了贺鹏飞和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他深知现代战争的胜负不仅仅取决于士兵的勇气和数量,更取决于科技的支持和创新。他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为中国航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巨大的工作压力和长期高强度的工作,严重透支了他的健康。 2001年3月28日,贺鹏飞因突发心脏病去世,年仅55岁。他没能亲眼看到瓦良格号抵达中国的那一天,也没能见证辽宁舰的正式服役,但他为中国航母事业做出的贡献将永远被历史铭记。 他的离世,对他的母亲薛明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白发人送黑发人,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贺鹏飞的离去,留给人们的是无尽的遗憾和怀念。他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继承了父亲的家国情怀,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国防事业。他默默无闻地工作,从不张扬自己的身份和背景,始终保持着低调务实的作风。他就像一颗螺丝钉,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为国家的强大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贺鹏飞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军事科技领域,更在于他身上体现出的那种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他的一生,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是对家庭使命的担当。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贺鹏飞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见证了中国从积贫积弱到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历程,也为这个历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他的离去,让人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与繁荣,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这句话的含义。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娱乐八卦所吸引,而忽略了那些真正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人。贺鹏飞的故事,提醒我们不要忘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们。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铭记,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 贺鹏飞的英年早逝,是国家的巨大损失,也是家庭的巨大悲痛。他的母亲薛明,在经历了丧夫之痛后,再次经历丧子之痛,这其中的悲恸,难以用言语表达。 “你们父子俩,怎么都丢下我……” 这句低沉的哀叹,不仅表达了一位母亲的悲痛,也道出了一个家庭为国家做出的巨大牺牲。 (信息来源:宝鸡政法2022.12.212001年贺鹏飞心脏病突发去世,薛明盯着遗体发呆,重复说着一句话)

0 阅读:162
聊聊环宇事

聊聊环宇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