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森屏(Ong Sum Ping,1339年—1408年),本名黄元寿,福建泉州人,他出生在福建泉州熙春铺市曹巷黄宅,是明代渤泥华人领袖,他的主要成就是文莱国的创始人之一的首领。因此他在文莱的称呼是拉阇和总兵。拉阇是当地的土著人对国王的称呼,而总兵则是华人对他的称呼。 黄森屏在元末中原大乱之时因为押运粮秣逾期而未能抵达,从而畏罪与他的妹妹以及士卒们逃往南洋,最终他们在加里曼丹岛东部的一条大河河口定居。同时在精疲力竭之时,发生了船难,他们当中有人折断了手臂。所以后来迁到那里的土著因此便称河为“至那巴唐岸河”,意思就有中国人断手的河。于是他们便在此开发建设,力量迅速发展,并且就由这条河东部的流域向北部沿海发展,相继建立了中国城、中国镇等城镇,也就是今天的哥打支那巴卢和支那鲁特等城市。因此他在东加里曼丹岛建立了独立的华人政权,这个政权保有足以威慑敌人的强大的军事力量。 由于当地的渤泥国受到苏禄国骚扰,因此渤泥国苏丹马合谟沙便向黄森屏请求援助。并把女儿嫁给了黄森屏,马合谟沙的弟弟艾哈迈德也娶了他的妹妹,同时马合谟沙还赠予他“Maharaja Lela”(相当于并肩王)的称号。 就这样,黄森屏便率领他的华人军队打败了苏禄国,从而遏制了苏禄国的入侵,拯救了渤泥国,到了1402年,马合谟沙去世,由儿子阿布杜·马吉德·哈桑即位,此时的他便和马合谟沙的哥哥特曼贡亲王一同监国摄政。 1406年,阿布杜·马吉德·哈桑去世后,这段时间有两年空位期发生了一系列政治斗争,最后黄森屏的妹夫艾哈迈德压倒特曼贡亲王从而得以即位,因此文莱苏丹都是艾哈迈德的后代。 黄森屏在渤泥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因此他在渤泥国的地位非常重要,他的家族对内尽力辅助苏丹,对华人则称以渤泥国王,直到万历年间相互延续一直不改。 1408年,黄森屏以“渤泥国王麻那惹加那”的名号亲率百人回国朝贡,却在当年12月猝然而逝,享年六十七岁,并以王礼葬于南京。 文莱王室对黄森屏极为尊崇,他在《文莱王室世系图》中占有一席之地。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有以他命名的黄森屏路,同时在王室博物馆中也保存有他的遗物。 #明代华人在文莱的历史人物# #文莱历史上的明代华人#
黄森屏(OngSumPing,1339年—1408年),本名黄元寿,福建泉州
太基说历史文化
2024-11-03 17:03:13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