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47岁了,本来跟老公下定决定要丁克的,结果他反悔,跟公公婆婆一起向我施压,不得已我怀了孩子。但我现在真的很害怕,我听说高龄产妇会得妊娠期高血压,搞得我很焦虑,不知道这个病能不能预防?”郑女士皱着眉头,看起来疲惫又焦虑,她对面前的医生说道。 郑女士原本和丈夫是坚定的“丁克”(即选择不生育子女)一族,两人享受着没有孩子的自由生活,忙碌的工作和旅行填满了他们的时间。然而,故事发生了转折。 三年前,郑女士的公婆突然搬到了她家附近。公公婆婆是传统观念很重的一代人,迫切希望能抱上孙子。而她的丈夫,那个一直说“我们一起做丁克”的男人,在父母的“软磨硬泡”下,逐渐改变了主意。 争吵和拉锯在家里不断上演。郑女士感到被“逼宫”,她坚决反对生孩子,强调自己已经47岁,身体早已不在最佳状态。 而她丈夫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最终在一个晚饭后,终于下定决心说:“不论如何,我希望有个孩子。”郑女士不得已妥协了,但怀孕的消息让她的焦虑越来越重,尤其是当她在网上查到“高龄产妇”容易患上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时,她几乎整夜都睡不好。 医生坐在郑女士对面,点了点头,说:“妊娠期高血压确实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像你这样年纪较大的孕妇。但不用过于担心,我们来看看如何预防和管理这个问题。” 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通常在怀孕20周后发生,表现为血压异常升高。这种病症会导致母婴健康风险增加,包括早产、胎盘早剥,甚至会危及生命。 根据《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杂志在2020年的研究,高龄产妇(即35岁以上的产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更高,这与她们的心血管系统逐渐老化、血管弹性下降有关。 是的,高龄产妇确实面临更高的妊娠期高血压风险。2019年,澳大利亚的Brown团队在《Journal of Pregnanc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35岁以上的孕妇中,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率约为12%,而40岁以上的高龄产妇这一比例则上升至18%。研究指出,随着年龄的增加,心血管的调节功能逐渐减弱,血管壁的弹性降低,这些都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 此外,美国的Johnson等团队在2021年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年龄的增长还会导致血液中某些与高血压相关的炎性标志物水平增加,这会进一步加剧血压的波动。因此,高龄产妇需要特别关注妊娠期间的血压监测和管理。 根据2018年美国Zhang团队在《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上的研究数据显示,妊娠期高血压对母婴的健康风险显著增加。 例如,高龄产妇中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早产率比无高血压患者高出20%,胎盘早剥的风险增加了25%。 此外,英国Smith团队在《Hypertension in Pregnancy》上的研究还表明,高龄产妇中,如果妊娠期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出现重度并发症(如子痫)的概率增加了约1.5倍。因此,早期干预和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降低高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有多种预防策略被提出。以下是几项根据文献研究的有效预防措施: 2020年,挪威Haug等团队在《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合理的饮食调整可以显著降低高龄产妇的妊娠期高血压风险。研究发现,增加富含纤维和钾的食物摄入,如全谷物、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血压的稳定。特别是富含钙和镁的饮食,可以增强血管的弹性,降低血压。 瑞典Andersson团队在2016年的研究中指出,每周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慢跑、快步走或孕妇瑜伽,不仅可以帮助高龄产妇维持健康体重,还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研究中有一组实验数据表明,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的高龄产妇,患妊娠期高血压的风险降低了约30%。 加拿大的Johnson团队在2021年提到,高龄产妇应加强产前检查的频率,以便及时监测血压变化。尤其是怀孕24-28周期间,这是高血压易出现的关键时间点。通过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避免疾病进展。 本文为业内人士投稿,部分故事情节存在演绎成分。相关医学信息仅做科普,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我今年47岁了,本来跟老公下定决定要丁克的,结果他反悔,跟公公婆婆一起向我施压
李小哥知识说
2024-11-03 18:53:59
0
阅读: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