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在贺龙的儿子贺鹏飞的葬礼上,他的母亲薛明不停的哭泣着,嘴里一直重复着

牧童的娱论 2024-11-04 11:10:49

2001年,在贺龙的儿子贺鹏飞的葬礼上,他的母亲薛明不停的哭泣着,嘴里一直重复着一句话。 那个时期,国土遭受外敌侵略,民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薛明则像无数爱国志士一样,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她与贺龙的相遇仿佛命中注定,两人志同道合,彼此激励,成为了革命道路上并肩作战的战友。 薛明常常怀念与贺龙共度的那些艰苦岁月。他们在山林间行军打仗的点滴,都成为了她心中最珍贵的回忆。 记得有一次,贺龙带领队伍在一场突袭中取得了胜利,回到营地时满脸疲惫,薛明却在一旁忙碌着为他准备饭菜。 她轻声对贺龙说:“我们虽然吃不好,住不好,但有你的带领,我相信前方一定会越来越好。” 贺龙听后,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拍了拍薛明的肩膀,笑着回应:“有你在身边,什么都不怕。”这份深厚的情感与共同的理想,让他们在艰苦的革命岁月中携手并进,共同奋斗。 作为一名妻子,薛明不仅是贺龙的支持者,更是他的后盾。 在那些纷乱的岁月里,薛明毫无保留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她参加妇女组织,支援革命工作,为士兵们送水送饭,为受伤的战士提供照顾。 她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丈夫推进革命事业,展现了女性的坚韧与力量。 然而,命运的无情在1969年降临。贺龙的突然去世,像晴天霹雳般击中了薛明的心。她失去了心中最坚强的依靠,留下年幼的贺鹏飞,她心中满是无尽的痛楚和孤独。 薛明经常坐在窗前,望着天空,思念那位曾经并肩作战的丈夫,泪水湿透了她的面颊。她想起了贺龙的笑容,他的坚定与果敢,心中不禁涌起一阵阵的怀念与思念。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薛明把全部的爱与希望都倾注到贺鹏飞身上。为了给儿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她努力工作,不断拼搏。 虽然生活困苦,但她始终坚信贺龙的理想未曾消逝,她希望贺鹏飞能够继承父亲的遗志,成为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贡献的人。 每当夜晚来临,薛明都会在床边为贺鹏飞讲述贺龙的故事,希望儿子能铭记父亲的精神,继续为国家的未来奋斗。 1970年,贺鹏飞考入了军校加入了中国海军。 刚进入海军时,贺鹏飞对于航母的理解还十分浅薄。彼时,中国的海军力量相对薄弱,尤其是航母这一关键战力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和技术,贺鹏飞多次组织技术考察和交流活动。 2000年,中国海军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购买“瓦良格号”航母。 这艘航母原本是苏联在冷战时期建造的,因苏联解体和随之而来的经济危机而未能完成,最后在乌克兰的港口上闲置了多年。 贺鹏飞,意识到这次收购不仅仅是购买一艘航母,而是中国航母事业发展的重大里程碑。 得知“瓦良格号”可能被出售的消息后,他立刻组织起一支专门的谈判团队,开始了紧张而复杂的谈判。 虽然乌克兰经济状况堪忧,但“瓦良格号”作为曾经的海军骄傲,其价值不止于金钱。 在经过几个月的艰苦磋商,贺鹏飞和他的团队终于成功地与乌克兰达成协议,获得了这艘航母的购买权。 就在这一切看似顺利之际,命运却给贺鹏飞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2001年3月28日,贺鹏飞在办公室中突发心脏病,尽管身边的同事迅速将他送往医院,但最终仍未能挽救他的生命,享年仅55岁。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惊了整个海军和他的家人、同事。贺鹏飞的离世,不仅是个人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航母事业的重大打击。 在葬礼上,贺鹏飞的母亲薛明泪流满面,情绪激动,不断重复着:“鹏飞呀,你怎么跟你父亲一样,丢下我就走了。” 她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惋惜和不舍。贺鹏飞从小便是母亲的骄傲,然而命运却如此无情,让她失去了双重的亲情。#正能量#

0 阅读:189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