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农村啃老现象抬头:有钱的啃得理直气壮,没钱的啃得心酸无奈 你可能想不到,

荷叶故事 2024-11-04 17:26:43

号外!农村啃老现象抬头:有钱的啃得理直气壮,没钱的啃得心酸无奈 你可能想不到,现在的农村中青年竟然也流行起了“啃老”!这事儿听起来有点离谱,但确实发生在不少家庭中。 有的年轻人工作几年了,还得靠家里老人贴补;有的为了结婚成家,婚前婚后都让老人“大力支持”;有的婚后连孩子都管不了,还得靠老人给抚养费。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真实的案例。 22岁的小王刚从大学毕业,本以为能找到好工作,结果一直没着落,已经在家待了几个月了。 他打算先在家复习考公务员:“现在就业形势不好,与其在私企混日子,不如认真考公,他说,有些学长连续两三年在家复习。” 24岁的小宁,职高毕业后进城打工,还经常需要父母贴补。 今年他刚结婚,在县城买房加彩礼等共花了40多万,全靠父母出钱。 “在外打工消费高,很难攒下钱,不向父母伸手就不错了,养孩子根本不敢想。”小宁无奈地说。 经济压力山大啊! 61岁的老王家境相对较好,给儿子在城里全款买了房和车,但仍然要贴补儿子一家。 “无论穷富都啃,有钱的啃得理直气壮,没钱的啃得心酸无奈。”老王感叹道。 宁夏西海固的脱贫户白女士,25岁的儿子成家后在城里打工,每月3000多元的收入难以养家。她和老伴只能节衣缩食,按月给孙子打奶粉钱。 由于“今年肉牛价格下降,养牛不挣钱,我的公益岗位收入基本都贴补孙子了,一家人只能借新还旧凑合过日子。”白女士满脸愁容的说。 不少进城务工的年轻人将孩子交给父母养育,长辈既出钱又出力,也是无奈。 35岁的韩先生和妻子常年在江苏打工,孩子都由爷爷奶奶照顾。 “我们一年最多回家两次,孩子从小由我爸妈带大,日常花销也主要由我爸妈负担,真的没办法。”韩飞无奈地说。 农村攀比之风越来越严重,中青年人消费欲望强烈,追求高额消费,完全超出个人能力。“干啥都要比,说啥都是钱。”王超说,年轻人买手机只买苹果,买车也要买高档的,就是为了面子。 没钱,里子都没有,还要面子。 高额消费掏空了一些农村中青年人的钱包,养育子女等责任自然落到了老人身上。“儿子没钱养孩子了,无论如何也得管呀,谁让他是我生的呢。”一位老人说。 除了主观上的“应该”,也有客观上的“不得已”。 购房、彩礼等开支成为农村家庭的主要经济负担。农村青年成家、孩子上学等城里没房根本不行,买房加彩礼,也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 受经济形势影响,进城就业和创业压力增大,部分农村中青年认为不得不啃老。 在这期间,法院受理的民间借贷案件也增多,很多是进城务工农民房贷断供或小额贷款逾期。 40多岁的张某曾在服装厂打工,几年前回家开厂,不到3年亏损倒闭,后又陷入传销骗局。 后来,父母支付“赎金”才得以解救。如今,张某意志消沉,常年待业在家啃老。妻子和他离婚后,留下一个上中学的女儿,只能由爷爷奶奶照料。 农村啃老现象背后的问题复杂多样,年轻人也需要调节心态,向前看。才能更好适应社会,提高竞争力。 希望这些问题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帮助这些家庭走出困境。 #聊聊啃老族# #啃老那些事儿# #农村家庭有多苦#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