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白圭。你没听说过吗?没关系!我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学名——张居正。你要是还说没听说过,那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你见识少了,格局小了! 毫不夸张地说,我可是明代历史上排名NO.1的政治家!咱可不是一般人,要做就做第一!拍着胸脯说,我可是从小就被周围人夸大的!说回我的小名。 我出生前,祖父梦到了一只晶莹剔透的白玉龟。白玉是富贵,龟是长寿啊!这可是大吉兆!于是我就拥有了第一个名字——张白圭。简单说说我的童年吧! 一句话概括就是我从小就是家长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我5岁识字,7岁知晓五经六艺,10岁能写一手好文章!在我老家荆州,我可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我12岁那年参加县里的考试随随便便就考了第一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秀才。老师荆州知府李士翱给我取了第二个名字——张居正。趁热打铁,13岁我就去参加了乡试。 但没想到的是,我落榜了。我郁闷啊!自认为我在考场上写的《题竹》那是高端大气上档次啊!“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你们说说,优秀不?怎么就能落榜呢? 我还没郁闷多久,主考官——当时的湖广巡抚顾璘就找到了我。交谈过后,我终于明白了老师的良苦用心。原来他是想让我多些历练,少些自负,修炼得更加沉稳再步入官场。玉不琢,不成器。 3年后,我再次参加了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之后我去拜访顾老师,他为了鼓励我,把自己的犀带脱了下来送给了我,还说我将来是要当大官佩戴玉带的! 有了那次落榜的经历,我更加坚毅,在之后几次官场上的小浮沉中我也能淡然处之。后来我从老师徐阶身上学会了处事圆滑又不改变原则的为官之道。 我总结了8个字就是“内抱不群,外欲浑迹”。正因为我能很好地融入环境,所以我在很多人心中的印象那叫一个高大完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长得是非常帅,连编纂《明史》的史官都说我“为人,颀面秀眉目。须长至腹,勇敢任事,豪杰自许”。 综上两点,我在官场上可以说是哥们儿遍地,兄弟一堆,人人都能搭上话,个个都可约喝茶!三个字总结:人缘好!比如说,思想家李贽就是我的迷弟,多次称赞我,还说我是“宰相之杰”! 当然,我不是每天吃喝玩乐交朋友的酒囊饭袋,发展这些人际关系可是为了我的政治抱负!我非常清楚地知道,要想我的官场道路走得通泰,那可不能少了朋友的支持。俗话说得好,多个朋友多条路啊! 说起我这辈子当过的最大的官,那就非内阁首辅莫属了。在这个位置上,我大刀阔斧地从多个方面实施了改革。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整顿朝廷上下的不良风气。 于是我上疏皇帝说“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为了确保改革方案顺利实行,我推行了考成法,用考核来约束各级官员,肃清了当时朝廷的不良风气! 嘻嘻,考考考,不光是老师的法宝,还是领导的法宝!另外,不是我自夸,我属实是个知人善任的好领导。举个简单的例子,戚继光、李成梁等名将都是被我任用镇守边疆的! 同时,我还十分关注国家内部少数民族维稳工作。我在《答云南巡抚何莱山论夷情》中说:“究观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职、贪黩有司及四方无籍奸徒窜入其中者,激而构煽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当时的我也没有想到我的一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会成为千古名句。除了从内外两个方面让国家“稳”起来,我还推行了很多措施让国家“富”起来。 要知道,在我推行“一条鞭法”政策前,朝廷每年都亏钱,我改革后,国家是“太仓粟可支数年,囧寺积金至四百余万”。我优秀的政治能力让我的传奇人生出彩不少。 不得不炫耀一下,我可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在首辅的位置上,我不敢说鞠躬尽瘁,也说得上兢兢业业。看着大明越来越富裕强大,看着百姓安居乐业,我时常生发出难以言说的骄傲和欣慰。 我也总是在某个劳碌的深夜将自己的初心反复咀嚼。从小小的翰林院编修,到一人之下的首辅,我一直还是那个怀揣着无限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己任的张居正。 我的为官初心,我也一刻不曾忘记。“愿以深心奉尘刹,不予自身求利益。”
我叫张白圭。你没听说过吗?没关系!我还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学名——张居正。你要是还说
漫聊小知识
2024-11-06 11:44:48
0
阅读:11
顺其自然
论能力,张江陵可称得上明朝第一相,为明朝续命七十年,功不可没。而且,有手腕,为达目的不惧世俗,启用戚继光守北疆,启用潘季驯治黄河,一条鞭法避免了苛捐杂税,清丈土地增加了国库收入,重修驰道,使政令顺畅,朝令夕至,对官吏实行考评,等等等等,可说了不起的人才。但是他过于霸道,使万历从小就有恐惧心,等他一死,万历立刻释放出那个懒惰任性的自己,终致朝政败坏,大明彻底滑向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