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中智伯索地的故事,被毛泽东成功借鉴,成功实现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

闵纯过去 2024-11-07 00:58:48

《资治通鉴》中智伯索地的故事,被毛泽东成功借鉴,成功实现解放战争的战略转折。 智伯向韩庚子索要土地,韩庚子不想给,但其家臣段规劝到:智伯贪得无厌又刚愎自用,如果连索要土地这样无理要求都能答应,智伯一定会膨胀,会继续向其他家族索要土地。等别人忍不住的时候就注定要打。那时韩家就可以隔岸过火,相机行事。 (“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 果然,智伯又向魏家要地,魏恒子也给了他一座很有规模的“万家之邑”(其家臣分析: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 等向赵国要地的时候,赵国不给,战争终于爆发。最终韩魏赵三家联手灭了智伯,形成了三家分晋的局面。 战略性退让,让对方得寸进尺,得意忘形,轻敌冒进,战略转折点就开始酝酿了。 1946年6月,蒋介石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 面对胡宗南23万兵力对2万解放军的围攻,1947年3月,毛泽东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370天的陕北转战。短短半年多时间,毛泽东放弃了105座城市。 此时的蒋介石早已被胜利冲昏头脑,得意忘形。殊不知,在延安的胡宗南早已骑虎难下,105座城市消耗掉了蒋介石71万兵马,所有兵力已被牢牢钉死在城市的防守中,失去了战斗的机动性。 正所谓:“天欲其亡,必先令其狂”。毛泽东深刻理解这个道理,不仅运用来对付敌人,也不忘提醒自己,提醒党内同志。所以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进京之前,要求大家保持清醒头脑,在执政之时“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读资治通鉴!# #领袖毛泽东#

0 阅读:20
闵纯过去

闵纯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