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下一句是什么,你知道吗? 《易水歌》•荆

靖儿爱诗词 2024-11-08 08:18:59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下一句是什么,你知道吗? 《易水歌》•荆轲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荆轲(?—公元前227年),姜姓,庆氏(古时“荆”音似“庆”)故也称庆卿、荆卿、庆轲,是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庆封的后代。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战国时期著名刺客。荆轲好读书,擅击剑,为人慷慨侠义。卫国灭亡后,他游历到燕国,随之由田光推荐给太子丹。秦国灭赵后,兵锋直指燕国南界,太子丹震惧,决定派荆轲入秦行刺秦王。 此短歌仅两句:第一句通过描写秋风萧瑟、易水寒冽,极述天地愁惨之状,渲染了苍凉悲壮的肃杀气氛,透露出歌者激越澎湃的感情;第二句表现主人公大义凛然、义无反顾、抱定必死决心深入虎穴的献身精神。全词语言简洁直白,情景交融,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曲绝唱。这首辞语言十分平易、简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通过对风声萧萧、易水寒凉的外界景物的渲染烘托,表现了荆轲去刺杀秦王时的悲壮情怀和不完成任务誓不回还的坚定意志。 可惜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荆轲终为秦侍卫所杀。但荆轲之举,素为后人所敬重,多有赞誉。 魏晋诗人陶渊明《咏荆轲》诗云: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我在岛屿读书#

0 阅读:3
靖儿爱诗词

靖儿爱诗词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