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书欣谈黄渤大师课:“先做好一种角色。”
演员很多时候为观众提供的都是移情效应,演员职业生涯终其一生就是与观众的刻板印象作斗争,但很多演员会陷入一个误区,就是大部分的人压根没有刻板印象。
与刻板印象斗争的前提是建立了无法动摇的演员舒适区,这话黄渤说特别可信,因为他就是从演喜剧化的小人物立足出身并获得喜爱的。
观众的刻板印象是一把双刃剑,观众认可会让角色塑造更可信,利用的好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对樱桃小丸子印象最深刻的一集是小丸子说因为她长得可爱所以阑尾炎痛苦的时候都以为她在开玩笑。我看到这一刻的时候这种爆发感的心疼几乎爆棚,以至于这么多年我甚至记不清任何一个其他剧情只记得这一个。
因为A面的耳熟能详会让突破的B面更有冲击性,这就是演员刻板印象对角色的正向作用。其实对于青年演员来说,大部分人根本走不到千人千面这个概念,尤其是互联网发展如此迅猛的时代,绝大部分的演员都时时刻刻的曝光在观众视野里,很多时候观众连相信演员塑造的角色剥离自己都做不到,就更别提B面了。
我看到鱼头在《入戏》里说:“以前我怪腔怪调说话没人听,但有了这些角色大家会意识到我的可爱。”我真的很感慨,你真的能意识到虞书欣是个通透聪明的宝宝。
认可自己的A面角色,并合理的利用好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自洽与配得感的体现,感恩观众对自己的认可。角色与演员相互滋养是良好的自我循环,特别的好。
客观说,我是喜欢做点演技评析的,放眼全球能做到千人千面的一只手数得出来,演员往后走拼得是对世界的理解,这不是仅仅个技术问题,需要努力但更需要物理时间,盲目转型很多时候没有转型只有盲目,不会走又怎么能跑得明白?很多演员一辈子都意识不到,能够被观众认可一种角色已经是很难得很难得。
少年少女时期靠着敏锐的感知去体验角色,但再往后走就需要时间与阅历了,先做好自己的A面再与这个世界相处了解,B面自然会来。
与每个新角色的相遇都需要演员从自己的灵魂里抽出一块碎片扔进角色,先让自己的灵魂丰富健康是做演员的基础。因为观众会穿越角色的双眼去看进演员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