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河南一对夫妻生下残疾儿子不想要,于是,他们将儿子扔在草丛里。谁料,村里一个大龄单身汉不顾一切把他捡回家,结局更是让人意想不到! 信息来源: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从弃婴到孝子,“爬行娃”的艰难逆袭路》2019-5-16 丁金栓生在穷乡僻壤,家境贫寒,从小就明白生活的不易。他的父母早已去世,唯一留给他的,只有两间破旧的土坯房和两亩薄田。 在他年轻时,他曾努力攒钱想娶个媳妇,日子好歹能有个盼头。然而现实残酷,家境太贫、条件太差,连相亲的机会都少得可怜。 村里稍微有些模样的姑娘也都纷纷嫁去了城里。他看着同龄人一个个成家立业,心中虽然渴望,却只能把苦涩往肚子里咽。 日复一日,丁金栓的日子一成不变,每天清晨天刚亮,便出门下地干活。他扛着锄头,沿着田埂一步步向前,清晨的微风带着一丝凉意,让他精神清爽。 今天的工作格外繁重,丁金栓一边除草一边思考着今年的收成。 日头渐渐升起,时间不知不觉地溜走了,转眼间,夕阳西沉,天边的晚霞染红了天空。他停下手中的活儿,直起腰来,用袖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准备收拾工具回家。 就在此时,一阵微弱的哭声从田边传来。丁金栓停下脚步,侧耳倾听。那哭声夹杂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却充满了婴儿的稚嫩与无助。 丁金栓的心猛然一跳,这声音在荒无人烟的田野里显得格外突兀。他顺着哭声寻去,走到一片灌木丛旁边,低头一看,竟然发现一个被破旧毛毯包裹的婴儿! 那孩子双眼湿润,面色蜡黄,衣着单薄,显然已经被遗弃了许久。丁金栓心里一阵酸楚,蹲下身来,小心翼翼地将孩子抱了起来。 孩子挣扎着睁开双眼,看了他一眼,哇哇大哭,似乎在向他倾诉着自己的无助与痛苦。 丁金栓的心被这脆弱的生命触动了,他低头仔细检查,发现孩子的双腿竟然天生畸形,看样子是一个腿脚残疾的孩子。 丁金栓皱了皱眉,心中一阵纠结。他一个人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怎么还能多养一个孩子? 可是,看着孩子稚嫩的面孔,那眼神中透出的孤独和无助让他不忍心离开。他犹豫片刻,轻轻叹了口气,把孩子紧紧抱在怀中,缓缓往家里走去。 回到家,丁金栓给孩子泡了些米汤,用勺子小心地喂着,看着孩子一点点喝下去,他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一丝微笑。 孩子渐渐安静下来,眼睛闭上,甜甜地睡着了。丁金栓就这样坐在破旧的椅子上,看着孩子安静的睡颜,心中竟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 次日,他去村里办了收养手续,并给孩子取了个名字——“转成”。他希望孩子的人生能因此“转成”幸福的模样,不再经历被遗弃的痛苦。 丁金栓把孩子当成自己亲生的一样抚养,生活虽然清苦,但他尽量省吃俭用,给转成买一些营养的食物。 转成自小就懂事,知道自己和其他孩子不同,但他从未抱怨过。渐渐地,丁金栓成了转成唯一的依靠,而转成也成了丁金栓生活中的最大安慰。 在丁金栓的关爱下,转成慢慢长大了。由于双腿的残疾,走路并不方便,但他没有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放弃对生活的热情。 转成从小就非常懂事,他看到父亲每天辛苦劳作,内心充满感激,暗下决心要为父亲分担一些生活的重担。 转成念完了初中后,不再继续上学,而是主动向村里人学起养鸡的技术,打算办一个养鸡场。 起初,丁金栓极力反对。他怕儿子辛苦,觉得孩子做什么都可以,但千万别折腾养鸡这件事。 可是转成坚持己见,他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些鸡苗,又到村里借了些钱,搭了一个简陋的鸡棚,开始了自己的养鸡事业。 虽然一开始并不顺利,但转成凭借着耐心和毅力,逐渐摸索出一套科学的饲养方法。 几年过去,转成的养鸡场规模逐渐扩大,成了村里小有名气的养鸡大户。他的鸡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生意越来越好。 转成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渐渐积攒了一笔不小的积蓄。他把家里破旧的房子翻修了一遍,又特意给父亲买了新的家具和家电。 看着焕然一新的家,丁金栓激动得不知所措,望着儿子满脸欣慰的笑容,眼眶湿润了。 丁金栓从未想过,自己一生的生活竟会因为这个孩子而有了这么大的改变。 每天清晨,他坐在院子里,看着养鸡场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满足。村里人也都纷纷称赞转成是个孝顺的孩子,总夸丁金栓捡了个“金娃娃”。 几年后,转成的养鸡场进一步扩展,他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养鸡大老板。不仅为村里提供了就业机会,还带动了村民一起致富。#说TA##社会百态##正能量##情感#
1991年,河南一对夫妻生下残疾儿子不想要,于是,他们将儿子扔在草丛里。谁料,村
牧童的娱论
2024-11-08 14:35:4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