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傅雷不堪受辱的选择了服毒自尽,其妻朱梅馥不愿独活,当即在傅雷身边上吊,随夫共赴黄泉! 提起傅雷,大家都不陌生,作为我国知名的翻译家,文学家,傅雷一生翻译了诸多外国名著,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 由他儿子整理发表的“傅雷家书”,更是让他声名远扬,成为全国知名的“好爸爸”。 可大家知道吗?傅雷最具传奇色彩的并不是他的“家书”,而是他和妻子朱梅馥的“生死之恋”! 朱梅馥,生于1913年,祖籍上海南汇县,原名朱梅福,自幼出生在一个传统读书人家中,是一个典型的大家闺秀。 但因接受过西方教育,朱梅馥这个大家闺秀又有一点不同,不仅能说会道,还很很爱出席活动。 1932年她和傅雷结婚后,并未深居家中,反而多次出席傅雷和友人之间的聚会,和他们打成一片,赢得诸多傅雷友人的称赞,称呼她为“菩萨”。 除了能说会道外,朱梅馥的能力也很强,不仅会弹钢琴,对花卉种植也颇有研究,曾和傅雷一起做过鲜花的嫁接实验,就连傅雷的手稿都是由朱梅馥进行整理和改错。 由此可见,朱梅馥文学功底之深厚以及她能力之强。 但因太过深爱傅雷,朱梅馥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如傅雷因掌控欲强,曾在家里制定过许多不合理的家规来规范家人行为,而朱梅馥在明知规定有错时,不仅不阻止,还以身作则,树立傅雷威严。 这也使得朱梅馥两个儿子很不理解,不理解自己的母亲为何如此“封建”、“糊涂”。 对于两个儿子的不满,朱梅馥也心里清楚,但因为太过深爱傅雷,朱梅馥并没有作出改变,反而在多次写信中劝导儿子要体谅她,并一再为傅雷的错误行为找理由借口。 可见她对傅雷的爱之深沉。 正是因为这种深爱,促使朱梅馥和傅雷上演了一场“生死之恋。” 1958年4月,在经过多次辩论后,傅雷最终被戴上了“右派”标签,并遭受诸多不公。 这些不公正的待遇,曾一度让傅雷兴起过自杀念头,整日颓废而暴躁。 面对暴躁且颓废的傅雷,朱梅馥没有像往常一样宽慰他,而是说道:“你不在了,我会跟你一起去!” 朱梅馥坚定的语气让傅雷心头一颤,眼泪也流满了脸庞,这一刻的傅雷再也没有了轻生的念头。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就此放过傅雷,刚摆脱“右派”帽子不久,在1966年傅雷又受到了反动派的迫害和侮辱。 而且此次迫害远比上一次来得更猛烈,更迅速。 在经历了四天三夜的批判后,年近六旬的傅雷崩溃了,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何时能结束,还要再来多少回。 最终,不堪受辱的傅雷于1966年9月2日,在家中服毒自尽,而朱梅馥,在帮傅雷整理好仪态后,也于当夜在家中上吊自杀,和傅雷一起共赴黄泉! 此等刚烈行为,正是完美诠释了元好问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参考资料 1、 朱梅馥—百科 2、 傅雷—百科 3、 傅雷家书—百科
1966年,傅雷不堪受辱的选择了服毒自尽,其妻朱梅馥不愿独活,当即在傅雷身边上吊
洋洋爱说史
2024-11-08 15:05:33
0
阅读: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