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宝炬(507年~551年3月28日),字子明,河南洛阳的鲜卑族人,西魏开国皇帝

太基说历史文化 2024-11-08 17:40:28

元宝炬(507年~551年3月28日),字子明,河南洛阳的鲜卑族人,西魏开国皇帝(西魏文帝),北魏孝文帝元宏之孙,在北魏宣武帝时期的正始四年,京兆王元愉的妻子杨奥妃诞下了一个宝贝儿子,并为他取名宝炬。寓意着希望他能像火炬一样,燃起元氏家族的光辉,照亮中原大地。 然而,元宝炬的命运却多舛。就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元愉因谋反之罪被宣武帝处决,直到十岁时,孝明帝登基,他们一家才得以昭雪平反。 在残酷无情的政治斗争漩涡中,元宝炬艰难地成长,埋头苦读,立志成才。在十六、七岁时,他已通晓古今之学,展现出才华,因此受到孝明帝的重用,晋升为直阁将军。而后,孝武帝继位后,又晋升为太尉、太保、尚书令。 公元534年,孝武帝被人暗杀,元宝炬被西魏掌权者宇文泰拥立为帝,成为了西魏的君主。宇文泰自封为大丞相,实际上掌握着西魏的大权。西魏建立之初,疆域狭小,仅占据陕西东北部和甘肃西南部,国力薄弱,经济也落后,尤其受到东魏和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侵扰,使得西魏充满忧虑和危机。 元宝炬与宇文泰共同努力,依靠鲜卑贵族和关陇土族的支持,建立了户籍制度,实行均田制,将土地按户口和人口分配给百姓,租税每年固定,春天根据亩数确定交粮数,如果遇到灾荒,根据情况适当减免。这样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迅速发展。他们还创立了府兵制,要求国内十五岁到二十五岁的青年为国家服兵役三年,设立了八个柱国大将军来统领,使国力逐渐强盛起来。 在此期间,东魏多次进攻都被西魏击败,东魏开始重视西魏的实力。他们原本认为这样一个小国,一旦东魏大军来袭,可以轻易击败。然而,西魏的将士们都表现出英勇善战的精神,两军交战时,西魏的士兵能以一当十,而东魏虽然兵力众多,但战斗力极差,一遇敌军便溃败。东魏不得不重新评估西魏的实力。 东魏的存在对西魏始终构成威胁,宇文泰决定采取和亲政策,与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结盟。柔然是一个勇猛的民族,骑马如风,弓箭娴熟,犹如狂飙般留下一片荒芜。附近的几个国家政权都害怕柔然的入侵。宇文泰希望与柔然族建立政治同盟,而以元宝炬的爱情为代价。 当时,中原的皇帝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和亲和通婚,是很常见的事情。中原皇帝常娶少数民族女子为妃,或者少数民族可汗娶中原皇帝的公主为后,这种情况非常普遍。 这一次,宇文泰安排的和亲政策,是让元宝炬废黜自己钟爱的皇后乙弗氏,改立柔然首领头兵可汗的女儿郁久闾氏为新皇后。对于元宝炬来说,这是一种巨大的痛苦和耻辱。然而,他无法反抗,只能顺从。作为一个皇帝,连自己的妻子都无法保护,这实在是悲哀至极。 乙弗氏是吐谷浑族人,具有少数民族的特质,善于理解人心。加之她容貌出众,身材高挑,皮肤白皙,乌发飘逸,美丽的大眼睛,卷曲的睫毛,挺括的小鼻子下面是红润的樱唇。元宝炬非常宠爱她,无论走到哪里,都形影不离。然而,宇文泰发布的和亲文书,如同将两只鸳鸯击散,令元宝炬痛彻心扉。乙弗氏被废黜后,被迫削发为尼,被送至遥远的寺庙中过着清贫的生活。 与此同时,柔然可汗将女儿远嫁中原,成为皇后,这是多么光荣的事情啊。郁久闾氏被陪嫁了七百辆车、两千头骆驼、一万匹骏马和十万头牛羊的盛大队伍送往西魏。她与元宝炬成婚后,听说元宝炬之前曾有皇后,现在被送往庙中,她担心两人情感仍连结,便逼迫元宝炬再将乙弗氏发配到边远的泰州。乙弗氏每天只能以泪水洗面。半年后,郁久闾氏见元宝炬总是心不在焉,为了彻底断绝文帝的思念,强迫元宝炬下旨赐死乙弗氏,然而元宝炬宁愿自己死也不肯执行。郁久闾氏又让宇文泰出面,事先准备好赐死乙弗氏的诏书,让元宝炬盖上皇帝的印玺,但元宝炬抱着印玺不肯加盖,于是郁久闾氏夺过来亲自盖在了诏书上。 据说,乙弗氏见到诏书后,不禁失声痛哭,高声喊道:“愿皇上万岁!天下康宁,我死不足惜了!”说完便饮下毒酒,离世时只有二十八岁。作为封建王朝的政治牺牲品,乙弗氏的冤魂飘飘悠悠奔向阴曹地府,向宇文泰寻求公道。 元宝炬听闻乙弗氏临终时的高喊,如同千箭穿心。从那时起,他的精神恍惚,对饮食不再感兴趣,对朝政疲倦厌倦,常常孤立地坐着,眼神呆滞,望向天空,十声呼唤九不应,宛如泥塑木雕。一见到新皇后,他的眼睛就瞪得圆圆的,全身颤抖,吓得郁久闾氏匆忙逃离,担心皇上会发狠将她扼杀。她内心也深感懊悔,后悔逼迫皇上害死乙弗氏,使得她与皇上永远失去了感情。时间久了,她也因郁郁寡欢而病倒,不久也离世。或许她的命运就是让乙弗氏带走了吧。 元宝炬也因郁闷而生病,最终也随乙弗氏而去。这场政治婚姻以一场悲剧告终,作为傀儡皇帝的一生,实在令人感叹。 #鲜卑族历史人物# #西魏历史上的皇帝#

0 阅读:86
太基说历史文化

太基说历史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